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2-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消费对第三产业的拉动程度要高于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拉动程度,因此,提高消费率会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这是一个一般性的定性推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量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确切地知道,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能够引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多大的幅度?最近,根据我们研究的测算结果表明,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确实可以促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
提高消费率可提升第三产业0.26个百分点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两个主要观察指标。其中,第一个指标是消费率。消费率的分子是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分母是支出法GDP。与消费率对应的一个指标是投资率。投资率的分子是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分母也是支出法GDP。
第二个指标是第三产业比重。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分别按总产值和增加值计算第三产业比重。为了与通常使用的指标一致,本文仍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来反映第三产业比重。
其次,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模拟的是消费率上升1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率下降1个百分点,这会引起第三产业比重发生什么变化。在实际中,在消费率上升的同时,有可能会引起投资率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占GDP比例的同时变化。从宏观调控角度看,更希望在提高消费率的同时,降低投资率。
针对这种情形,我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测算:第一步:根据投入产出表第二象限,计算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所增加的最终消费量(列向量);第二步: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为了满足这部分新增的最终消费量所要求增加的各部门总产值;第三步: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把部门总产值转化为部门增加值,并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四步:按照第一步到第三步的顺序计算降低1个百分点的投资率,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回落的数量;第五步:将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率所增加的第三产业比重与降低1个百分点投资率所减少的第三产业比重归并,则为所求结果。
按照以上步骤,结合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率(同时降低1个百分点投资率)可以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测算结果是以2002年的生产消耗结构、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为基础的。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三大结构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上述测算结果对现在来说只是一个大致参考。
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除了受消费率影响外,还受其他多个因素影响。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观察这一问题。
第一,扩大消费对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作用要大于扩大投资的作用。这一常识性的论断可以借助投入产出表获得一个定量的证明。经测算,如果增加1个百分点GDP的消费量,且投资量不变时,第三产业比重可以上升0.51个百分点(当考虑同时减少1个百分点GDP的投资量时,第三产业比重只上升0.2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如果增加1个百分点GDP的投资量,且消费量不变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4个百分点(当考虑同时减少1个百分点GDP的消费量时,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26个百分点)。可见,扩大消费对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作用要比扩大投资大一倍以上。
第二,自1992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是上升的,消费率总体上是下降的。由核算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是上升的。分阶段看,1992-1996年,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下降。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5.0%,到1996年,比重降到33%;1997-2002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02年,该比重上升至41.7%;2003-2005年,第三产业略有回落,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回到40%以下,为39.9%。
但从总体上看,1992-2005年的第三产业比重是明显上升的,约上升了5个百分点。在此期间,消费率则在波动中呈相反的方向变化,1992年,我国消费率为62.4%,到2005年,消费率降至51.9%,下降了1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和消费率下降同时出现,说明除消费率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见表)
第三,产业分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因素也影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分工、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
首先,产业分工决定着生产环节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消耗、相互提供状况。从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其他部门产值的数量,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每一个产业部门向其他部门提供了多少用于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很明显,各产业在生产环节中对第三产业服务的消耗(需求)量直接影响着第三产业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