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零售业并购规范考验商务部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3-2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连锁100强中,外资企业占据18席,并且外资零售企业并购意图明显。此外,现有的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外方通过收购合作公司的股权,加快了独资经营的步伐。

  外资零售企业加快并购步伐,在业内引起两方面的争论:一方观点认为,外企大举进军国内零售业,一旦形成垄断态势,将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观点认为,外企并购有助于促进国内零售业的健康发展,不必太过担心。

  我们认为,现阶段判断外资零售业的并购行为是否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为时过早。但是,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规范方式、提高监管水平,促进国内零售业的有序发展。

  我国零售业对外资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我国政府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任何独资或合资形式的零售批发企业;1992年开始,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开始试点合资零售企业,中国零售业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试水,但外商独资和控股仍被明令禁止。此间,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开始纷纷进入中国;1999年《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颁布后,外商在合资零售企业中的控股权被放开,国际著名商家开始大举推进在中国的扩张速度。2004年11月,根据W TO承诺,中国零售业全面向外资开放。

  以上过程显示,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业巨头,在我国政府明令禁止外商独资和控股的时期,仍然能够进入中国开店营业。这种违规的做法,虽然没有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但是,却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

  事实上直到今天,对外资零售企业的监管,也是一个难题。从税收管理而言,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上非常繁杂,而各地税务部门的审计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有效管理和监控,是一个挑战。另外,如果有关部门出台了规范外资商业企业并购的规范性规章,各地政府能够遵照执行,是不是还会出现违规情况,都是未知数。

  有专家预测,外资零售企业可能在5年后占据80%的中国零售业市场份额,届时中资零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竞争考验。这样的预测,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案例显示这样的情况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而且所谓的外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零售品牌分散进入,形成垄断合力的威胁不大,但是,仅从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出发,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并购行为进行规范、引导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