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3-26
【来源:中国商报】
备受各界关注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中国从此将逐步告别企业所得税“双轨”时代。市场人士认为,两税合一的实施,将惠及零售业,让内资零售业与外资零售业一起站上了公平起跑线,零售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零售业利税倒挂现象严重
所得税“两税合一”是以“双轨制”为基础的,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资金短缺和管理水平低下,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出台了诸多优惠措施,所得税率的降低就 是最突出的举措。在外资方面,1991年我国把适用于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两个所得税法,合并为《中人民共和国外商独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在内企方面,1994年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由此也形成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并存的“双轨制”。
同是企业,外资企业所得税为15%,内资企业则高达33%,其间的不平等显而易见。实际上,15%的名义所得税率再加上“两免三减半”、税前扣除标准等其他优惠政策,外企实际承受的所得税率只有10%至12%左右,而内企的实际综合税负为20%至24%左右,约高出一倍。所得税“双轨制”在积极发挥其历史作用十多年后,其弊端在新时期已越来越明显。
由于现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较大漏洞,致使国内部分零售企业想方设法摇身变为外资企业,其目的很明显,无非是想享受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
这种扭曲企业经营行为的套利行为,一方面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一方面使企业无法专注于主业的发展,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这种内外有别、税负“外轻内重”的政策,已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温家宝说,现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使内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竞争地位,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批发和零售业是典型的薄利、重税行业,全行业的平均净利率为2.13%,实际所得税率为31.28%,排在金融保险行业以及木材家具之后,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3位。
据统计,2005年,17家外资零售企业在华销售额达1400亿元,而我国沪、深两市71家零售类上市公司的销售额仅为1800亿元。税负上的差距,意味着不公平的发展机会,使得内资超市在技术更新、规模扩张以及发展后劲方面的竞争力明显落后于外资超市。
外资借政策优势圈地
零售业全面开放两年来,中外大型零售企业开始强势瓜分市场,外资超市在中国的“圈地运动”非常迅速。它们已经从初期的适应转向全面扩张。此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下,外资超市在新开店数目和计划开店数目方面,都高于内资超市。
外资超市一方面享受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特殊偏爱。据调查,我国有一些外资超市,其店铺的租金最低的一年只有3.8元/平方米,而中方超市每年租金一般在31.2元/平方米。加上方方面面的优惠条件,使中方零售企业处于很不利的竞争地位。
有的地方为了完成引资指标,不惜出让城市黄金地段和给与最优惠的政策。东方家园董事长张宏伟在一次论坛演讲中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违规审批,“目前在中国的300余家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真正经商务部批准的只有70多家,有近80%是违规操作的。而且,外资零售商的违规做法正变着花样来。有些外企在幕后操纵国内企业,有些是假合资假内资,还有些是‘一夫多妻制’,等保护期一满再全面兼并。” 他说,“一方面,国内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则继续违规操作。目前,外资已完成它们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外资流通业继续违规进入,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正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利用优惠的引资政策,外资超市在中国长驱直入。家乐福借助地方政府的绿灯而“违规潜行”。家乐福早在去年3月就公布新的“大跃进”计划,准备在三年内,再投资100亿欧元新开100家大型购物超市,并形容此一计划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店铺增长战略。目前家乐福已拥有200多家门店,超过沃尔玛。
沃尔玛身居全球零售业老大,三分之一门店集中在华南,近年开始进入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2007年刚开春,沃尔玛便宣布收购好又多,这无疑是中国零售行业中的重磅新闻,因为这个全球老大通过一桩企业收购案便成就了其中国老大的地位,大卖场门店迅速增加到174家。
刚刚过去的2006年,TESCO完成对乐购的控股,家得宝7亿元收购家世界家居,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外资巨头们在华并购的势头可谓来势凶猛,顷刻之间即可吞并一个培育上十年的企业,成就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不仅如此,外资超市的单店规模也远大于内资企业。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