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12-29
【来源:市场报】
编者按: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我们普通消费者都经历了很多次的涨价。然而,在年终回顾之际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每一次价格上涨时几乎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价格是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只是这话每一次都不是老百姓自己说的。
新近公布的央行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已连续3个季度下滑,到第四季度,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占比仅为10.8%,为历史最低水平。据悉,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示,明年努力的重点方向是力求解决上学贵、看病贵、房价高等矛盾。看来,至少这3个贵得看不懂的价格是不得不解决了。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通常由价值决定,而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然而,在今天的中国,许多价格既与价值无关,也与供求无关,它们根本就无法用我们印象中的常理来解读。我们姑且把这些看不懂的价格分列如下,供读者评判:
这些价格,与价值无关
■劳动力价格:一天抄四次电表=年薪十万
回顾:每月工资6500元,一年发16个月的工资,外加年终奖和两份商业保险,年薪超过10万元:这是某市一位电厂抄表工的真实收入状况。而他所需要做的,只是一天抄4次电表。
评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应该是和经济效益、劳动强度、劳动复杂程度直接挂钩的,于是我们怎么也不能明白一天抄4次电表和年薪10万元是如何对应起来的。民谣云: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的也拿不少。这些行业享受着超额的利润,并不是因为它们管理得有多好、经营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垄断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权力。在缺少制度有效约束面前,垄断行业的利润越多,畸形的“豪门盛宴”就越多,百姓承受的负担也就越沉重。
■学费:以世界最贵的大学学费培养保安、保姆
回顾:烫手的录取通知书拿在手中,十几年寒窗终于得到回报。然而,缴费通知单上的数字,对于中国大多数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按照境外机构公布“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日本一个大学生每年11万元人民币的费用支出是世界最高,但考虑到日本的人均GDP是我们的31倍,按收入支付比例计算,这11万元仅相当于我国居民支付3550元。而中国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花费要在万元以上,相当于日本大学生费用的3倍以上!
评点:当许多学生以世界最贵的大学学费完成了大学学业走上社会之后,才猛然发现自己只能当个普通劳动者,甚至只能做保姆、当保安赚每月几百块的工资。而教育部对此的反应是:即使名牌大学学生毕业后去养猪,媒体也不要大惊小怪,他们就应该定位为普通劳动者。
■水价:业务招待费也成了自来水涨价的依据
回顾:发改委今年出台的《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水企业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业务招待费、取暖费、会议费和差旅费等,均可计入企业成本。这无疑是水价再次提升的又一次号角,所不同的是,这次的提价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规范城市供水价格成本。
评点:在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上,有关部门常采用成本加利润的方法,在确保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保持一定利润的同时,防止它通过垄断地位盲目涨价。但是,这种定价机制最终不仅不能达到所预期的降低成本的目的,反而是促使相关企业努力抬高成本。
这些价格,与供求无关
■铁矿石价格:最大买家却没有定价权
回顾:作为国际铁矿石最大买家的中国,不管每年进口多少铁矿石,不管在铁矿石谈判中态度如何强硬,最终都只能无奈地接受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一年比一年高的报价。2005年涨价71.5%,2006年涨价19%,2007年还要涨9.5%。境外铁矿石供应商还声称,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一价格,就卖到其他地方去。
评点:面对今天铁矿石价格的尴尬,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不得不接受铁矿石涨价的原因何在?显然,如果中国不能对国内严重过剩的钢铁生产能力进行整顿,不能加强对境外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力,就不能有效降低对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依存度。在铁矿石价格上就会继续受制于人。
■农产品价格:丰年也涨价
回顾:要说农产品涨价这不新鲜,可丰年涨价就新鲜了,尽管今年我国粮食连续第三年丰收,供求平衡,国库充裕,但是从8月份开始,北京、广东、山东等地相继出现了部分粮油、小麦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背后真正推高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是国际市场。受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农产品减产、国际游资炒作的影响,国际现货期货市场的小麦、玉米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历史上,我国对玉米、小麦等粮食的进口量很小,对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并不大。而这一次,中国玉米、小麦价格又一次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评点:罗杰斯预言未来2至3年将会出现一轮轰轰烈烈的农产品超级牛市。如果预言成真,那么对于中国有关部门而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