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酝酿新趋势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国际商报】

目前,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我国证券市场迎来投资者期盼已久的“大牛市”,日益健康化的股市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催动着上市公司的股东大洗牌,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呼之欲出,要求合法化的呼声日渐高涨。股改接近尾声,国有资本开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导作用,资本市场许多新的趋势将会在2007年呈现。

  主角轮换央企值班

  2006年的外资并购热虽然让人们津津乐道,但是这也许是中国并购市场的一个序曲,进入2007年,真正的并购主角开始登场。

  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12月18日,国资委首次明确对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并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下一步要将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等方式实现国企产权多元化,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日前出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国际论坛”时指出,国资委将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目标,加大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力度。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认为,“11・8会议”为国有资本并购重组拉开了序幕。央企将成为2007年中国并购市场的绝对主角,一个以央企为代表,以本土资本市场为主体的并购时代即将到来。来自Dealogic的数据也恰恰证实了他的推测,2006年前11个月,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共735起,同比增长1.3%,交易金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1%;同期内资企业之间的并购1270起,同比增长25%,交易金额约56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7%。内资企业股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开始把外资甩在了身后。

  全流通时代股东洗牌

  伴随着一个个上市公司摘掉ST的帽子,中国证券市场终于基本集中完成了历史性的变革―――股权分置改革,沉沦了4年的中国股市今年终于高昂着牛头,一路攀升,12月中旬两市综指双双突破15年来的历史新高。有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改的成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资本市场的复苏和扩容,为撬动“大国的崛起”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点。

  王巍也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给了上市公司大股东重组公司控制权的历史机遇,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将由市场重新定价,股东重新洗牌,许多大股东都希望通过资本并购完成产业升级或转型。过去我国的上市公司定价与市场脱节太远,全流通创造了收购的环境,特别是敌意收购的市场。敌意收购一旦启动,现存的上市公司就要经历一个重新估值的程序,公司的控制者就要被重新洗牌。除了本土资本,国外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买家都不愿意错过这个大好机会。资本市场一场新老交替的变革即将到来。

  外资发力加快布局

  凯雷收购徐工引发的“博客门”把外资并购推到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的风口浪尖上,持股50%的新方案和迟迟拿不到批复的被动局面让凯雷资本“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人担心这样是不是开放的倒退,扼杀了引资的热情?

  2006年8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新规》),让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成为悬案。不免让许多人相信外资并购将会降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花旗竞购广发行、凯雷参股重庆银行、高盛收购双汇获批等一系列并购的成功表明了外资的热情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日益高涨。

  清科集团并购研究专家Victor日前称,虽然前11个月中国内地跨国并购已披露金额为78.12亿美元,但跨国并购披露情况具有滞后性,所以预计今年中国内地跨国并购金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我对中国明年并购市场总体态势比较乐观。”Victor坦言。但由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新规》对并购市场的影响在今年还未完全显现,所以明年中国市场的并购形势尚存变数。但清科集团研究人员指出,“在各方面条件推动下,2007年中国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并购热潮,加快布局传统行业和服务业仍然是外资的主要方向。”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专家指出,虽然《新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收购中国公司,但是,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进入2007年,外资将可能采取参股、战略投资等快速并购的方式,尽量避开政策限制。

  融资模式突破瓶颈

  在政策层面,一方面《新规》为并购划定了产业颜色,加强了对重点行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外资并购的审查,而通过离岸公司在国内进行收购操作的模式也将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对于私募基金的开放也逐渐松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在中国私募股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对中国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我们要大力提倡。”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在日前表示,私募基金的监管“正在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