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5-02
【来源:经济日报】
中华老字号,老在历史悠久,长者数百年,短者近百年。这些老字号,通常都有历代相传的“绝活”,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有诚实守信物美价廉的经营之道。老字号其实就是老品牌,品牌有它的市场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不少老字号品牌的影响力逐渐降低,一些企业处境艰难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那么,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给老字号赋予新生命?
诚信是根本
很多老字号都是从小作坊起家,那时广告尚不发达,全靠消费者的口碑,所以产品质量高、商家信誉好就成为这些老字号的核心竞争力和共有的成功经验。时至今日,在历史长河中依然幸存下来的这些老字号,都保存着这个成功经验。
例如吉林长春的百年品牌“鼎丰真”,总结自己的成功原因,就归于一个字――――“真”。用料真,保证质量好;花色真,保证品类全;技术真,保证口味绝;服务真,保证顾客还。
吉林的“福源馆”是一个有378年历史的食品老字号。福源馆食品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学力说,福源馆300多年绵延不衰的原因,在于“名师抱绝技、配方尚专调、上料慎考究、烤作极精致”。由于质量高信誉好,产品大受欢迎,“每年的中秋月饼都卖得很好”。
创新是关键
企业要长葆青春,创新精神必不可少。老字号在固守传统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必须与时俱进,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的经验值得学习。
有近百年历史的哈肉联,是中国第一根红肠的出产地,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总经理张利峰说,大众肉联也曾经历过衰退期,上世纪80年代产量最低时一天只有1吨产品,濒临破产,经改制重组后,如今哈肉联生机勃勃,一年生产能力可达5万吨。他们1996年投入8000万元改造设备后,已达到机械化生产的标准。
“百年来,我们的红肠配方不变,但烤制方法变了。”张利峰说,“为了解决熏烤食品对人体的影响问题,我们采取了木方摩擦烟熏法,红肠烤制后不良物质残留少,远低于国家标准。戴白手套去摸烤制好的红肠,没有黑灰,而用传统方法烤制的红肠手一摸全是黑灰。”
由于哈肉联的红肠等肉制品质量好,而且采取了新工艺符合现代人口味和健康需求,现在市场潜力很大。张利峰说:“下一步北京是我们发展的主市场,目前我们刚进入这个市场,每个月销售增长600%。”
标准很重要
现代的生产企业要想成为强势品牌,必须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样才能充分占有市场,树立品牌优势。
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很多老字号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成功。例如有100多年历史的哈尔滨世一堂制药厂,是中药的中华五大堂之北堂。该厂上世纪80年代末一度陷入困境,账面资金不足5万元,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1990年以后,该厂进行全方位改革,尤其注重实施科技兴厂发展老品牌的战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工厂的年收入已由原来的300万元上升到如今的近4亿元。2000年该厂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生产设备,按西药制作标准建设标准化厂房,使药品质量更加稳定,成为黑龙江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中药企业。达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后,世一堂更加注意树立品牌形象,目前世一堂商标是黑龙江省惟一的国际注册商标,最近又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当然,世一堂在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也像其他一些中药企业那样,面临着中药标准化的难题。世一堂制药厂厂长刘巍说:“中药要想走向世界大规模出口,就必须实现标准化,必须首先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审批。而中药的特殊性、中外文化及检测的差异性又决定了FDA通关业务的艰难性。”
老字号企业目前面临的许多困难是共性的,比如资金不足,比如体制不顺。体制不顺可以改制,资金不足可以贷款,但老字号要想发展壮大,获得新生命,就必须懂得“倚老卖新”,必须在保持传统特色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管理经验。
文/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