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五大因素阻碍经济持续增长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10-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亚行最近调高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这本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可是很多人却忧心忡忡,因为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投资的高速增长,净出口持续增加,环境破坏,技术进步缓慢和收入差距扩大。所有这些背后的东西最终都会指向一点:这种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

  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但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投资行为一直被质疑缺乏效率,很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和过度投资,从而导致地方保护,并最终拖累整个经济的成长。而且,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资金来源无非是银行贷款和财政收入。就银行贷款而言,由于投资缺乏效率,加上预算软约束,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很容易转化成银行体系的呆坏帐。而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三块,一是税收,二是转移支付,三是非税收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金。前两者增加幅度有限,基本上固定,增加投资的钱只能来自土地出让金。但是土地总是越用越少,而且中央管理也日益严格,所以这部分收入总是有限的。一旦资金成问题,实在找不到投资持续的理由。当然,鉴于目前的高储蓄率和国有企业的高利润率,高投资或可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所形成的跛脚经济,迟早会耗尽各种资源。

  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但是,持续的贸易顺差在为国家挣得大量外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第一,外汇储备增加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外汇占款,间接增加了货币供给,给已经因为货币增长过快而有过热可能的中国经济造成了新的压力,也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增。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增加实际上限制了中央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必须时刻考虑着回收流动性的问题。另外,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显示了强劲的出口能力,也为国外政府攻击中国的汇率制度提供了借口,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但是,在接近万亿的外汇储备之下,货币升值很可能造成外汇储备的大缩水,造成资产损失。尽管出口增加迅速,但是出口结构却没有得到改善,出口产品多是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深加工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太小。由于附加值低,依靠低廉价格取胜的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和各种非关税壁垒,而且可以预期,此类壁垒日后会不断增加。

  即使如此,中国出口企业已经遇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比如越南,他们有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而中国在这两年开始经历了所谓的民工荒,劳动力价格上涨是一个大趋势。在劳动力价格上涨之后,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必然大受影响,从而出口也会遇到挑战。所以,依靠出口不足以保证中国这样的大国获得持续增长的动能。

  从根本上说,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得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而这归根到底又取决于技术进步。但是,从目前来看,除了部分尖端科技处于世界领先之外,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然欠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近些年虽然大大增加,但是多集中在技术含量更低的方面,而代表一个经济体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非常少,而且多半是外资企业所得。这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中可以得到佐证,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近些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经济增长都是粗放式的,而不是集约型的。缺乏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经济增长就容易过热,从而伤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收入差距扩大是另外一个妨碍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和由此导致的社会冲突已经切实影响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才重新思考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的问题。收入差距扩大,一方面加剧了不同收入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从而不利于经济决策的形成,容易贻误最佳决策时机。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源被消耗在了政治博弈过程中。同时,收入差距扩大还不利于穷人人力资本的形成,这也将妨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是经济增长本身是不可持续的,除非能够使得经济增长被绝大部分人公平地分享,也就是说收入差距得到有效控制。

  从根本上说,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得依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而这归根到底又取决于技术进步。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然欠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近些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经济增长都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就容易过热,从而伤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文/刘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