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中资银行会成为外资行“代工者”吗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10-23

【来源:经济观察报】

拆入32笔,借入600多万元,这只是一个寻常的交易日。“最近交易量一直很多。上面说要多做一些,调头寸,也有贷款的压力。”一位港资银行的交易员说。此时这位交易员已是一脸的疲惫。

外资银行似乎都患上了资金饥渴症。这也使得外资银行的交易员忙碌不堪。他们频频现身于同业拆借市场、外汇远期交易市场和债券市场,大手笔地买入人民币,而给外资行提供资金的,正是以五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中资银行。

这些资金随后出现在另一个战线上。外资银行在贷款市场,这个中资银行的核心领地越来越多地出手,蚕食优质贷款客户。

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前夜,这一幕正在频繁地上演。一个问题是,中资银行会作为外资银行的“代工者”吗?

外资资金饥渴症

“目前很多外资行由于人民币运营资金不够,完全可以通过拆借市场借钱放贷款。现在3年期的贷款利率为6.84%,如果能够通过拆借维持一个长久的资产匹配,这中间有相当的利差可赚。”一位业内人士说。

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的拆借量在直线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外资银行也是最活跃的力量。通过外汇掉期业务筹集人民币资产是外资银行的策略之一。上述业务人士解释说:“外资银行主要通过远期交易买入人民币,或者通过掉期换来人民币,增加人民币运营资金。”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5月,外汇远期交易量为57.19亿美元,外汇掉期交易量达11.24亿美元。在外汇远期交易方面,外资机构在10强中占了4席,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上海分行,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位居中国银行之后排第三;而在掉期交易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10强中占了6席,交易量最大的还是美国摩根大通上海分行,中资上榜机构只有中行、交行、建行和农行四家。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的债券回购也在大幅飙升。债券回购是以债券为抵押物进行的融资行为,目前银行间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为2.48%,低于拆借利率。由于回购有抵押物,信用风险低,致使外资行大幅进行债券回购。

2006年1到9月,汇丰银行的债券交易量为3400多万元,买入笔数为655笔,跻身债券交易前十名之列,而汇丰去年的债券交易量还十分有限。

外资银行为什么如此迫切地四处拆借资金?原因很简单。一份中资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外资银行的存款占其资产的21.15%,而贷款为75.36%。外资银行吸收的存款几乎不能满足贷款的需要,它们必须通过同业拆借来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以活期居多,信贷期限取决于与之相匹配的负债期限。

由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网点不多,吸收存款压力很大,所以在银行间市场大量拆入人民币、在外汇市场通过远期掉期买入人民币、或者通过债券回购来融入人民币都成为外资行增加人民币资金运营的上好选择。

而且,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今年12月11日,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外资银行的监管条例也将比照中资银行监管,贷存比要达到75%,而这对于外资行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据悉,像汇丰、花旗这样的大银行目前的贷存比大约都在200%左右,吸收更多的人民币运营资金成为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

奇怪的游戏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1-9月,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债券融出总笔数为24253笔,融入总笔数为853笔。外资银行同期融入总笔数为3282笔,占到中资银行融出总笔数的14%,中资银行无疑是外资行最大的资金提供方。

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2.25%,中资银行有庞大的储蓄网点,这使得中资银行吸收了近16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的大部分。这些成本低廉的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拆借给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在其中只赚取了存款利率和拆借利率之间的差价。

而外资银行在大量吸收了中资银行的资金之后,转而开始蚕食中资行传统的贷款领域。

“我们现在很少能作为前头银行做银团贷款,最多只是分销。形势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中行上海分行一位高层说,“外资银行给很多有外汇需求的大企业提供大笔银团贷款,这一块业务已经越来越难做。”

今年3月,联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