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9-25
【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中国特许经营领域跋涉数年的刘文献,在面临新的机遇和课题时,总是显得精神抖擞,记者从他发散型的思维和平实的言语中,能捕捉到了未来几年中国特许经营的发展脉络和即将到来的变革。
商业变革的呼唤
无论是主持美国DELL公司进入中国的品牌推广,还是在大连创世就职,刘文献一直在思考一个超越特许经营以外的问题: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产能的出口在哪里?
数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对比研究使他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制造业强大是建立在资源过度开发以及数以亿计的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虽然成就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是由于制造业附加值低,在国际贸易上备受牵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变革的滞后。商业的滞后体现不出制造业的价值。
刘文献做过几年百货,他认为中国传统百货已经走到了尽头。信息、管理、物流、营销、传播成本都在增加。这一切都在呼唤商业变革。
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国外要求中国开放金融、零售和特许经营。金融和零售的开放要求很容易理解,开放特许经营的要求似乎有点小题大做。实际上,发达国家早就看到特许经营所蕴含的价值。特许经营是非常单纯又非常复合的业态,是具有高级智慧的业态。
刘文献认为,特许经营是商业兴国非常快的模式,是用社会资源和管理资源交换并合理配置,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特许经营,更快地发展。令刘文献感到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服务经济的作用,近几年对特许经营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2004年出台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与世界主流理念接轨,宽进严管。而今年即将出台的法规,在特许经营领域实施的信息披露制度、第三方举证制度等都表现出在特许经营领域思维的进步。
在大环境下,特许经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商社式模式或将成为机会
近几年,日韩的技术创新有目共睹,但是使其技术创新效果达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却是商业创新。日韩的商社组织就是其商业创新的一种形式,很多品牌委托商社进行海外订单,大商社扮演了一个金融机构角色、服务商角色。商社对品牌的服务涉及生产、管理、物流功能等层面,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商社的平台使品牌商从中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
反观中国的特许经营现状,特许企业号称有2000家,可是平均店数只有20家,美国特许企业平均店铺数达200家。刘文献认为,现在大的特许企业发展是没有问题,政府会扶持、投资会关注。最难过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10个店左右的中小企业,他们往往遇到资金和发展的瓶颈。
“现在需要出现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和银行、媒体、投资机构等平台达成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这就是商社的概念。”刘文献一语中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类似商社的平台,依托这些平台起飞。刘文献认为这个平台就是目前中国特许经营发展到现在所要解决的问题。
他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打造一个集中的平台,给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发展的可能,比如一个小企业创业时可能只有10万元,但是如果项目好商社资金就可以进入。银行资本原先并不是没有关注特许经营,但是由于企业太分散、规模较小,银行不敢投。现在一个统一平台的搭建对于银行资本的吸引就加大了,规模效益使其投入的风险也降低了。有了资金就可以迅速孵化一些项目,企业良性发展,店铺多了,天使投资也会伸出橄榄枝。
商业需要特许经营,创新特许经营需要商社这种模式,这将是未来特许经营领域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商机。刘文献认为这种商社模式和平台是制造业转型的渴望和要求,是老百姓急于创业的需求,也是国家扶持企业快速成长的需求,更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需求。
文/姜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