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8-28
【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中只有结构矛盾,没有总量矛盾,有多少剩余必有多少短缺,我国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剩余,产品过剩和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所谓的剩余都是由短缺造成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和住宅的制度性短缺是抑制我国内需和消费的新三座大山。当前,要转变发展模式,有效扩大消费,当务之急是在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的同时,真正推翻新三座大山,从而直接拉动内需。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为了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我国连续多年大规模发行国债支持固定资产投资、8次降息加利息税,想把老百姓的银行存款挤出来,效果都不太理想。这里提出五点具体建议:
小步快走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目前,我国所推行的强制储蓄、商业保险型的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私人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需要逐步做实账户,逐渐扩大覆盖面,远水解不了近渴,并且将遇到基金的现值和未来值的巨大矛盾,操作成本很高。广大消费者长期吃不到定心丸,必然继续抑制当期消费,以储蓄方式积累家庭保障。所以,发达国家在进入市场经济高级阶段之后,社会保障耗费都逐步纳入了财政预算。由于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特色所提供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也有能力一步到位建立纳入财政预算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建议采取小步快走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方式来达到给消费者吃定心丸的目的。力争在“十一五”末期使补贴的最高标准达到1000元水平,按家庭收入水平和标准的差额实行目标补贴。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让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速人口城市化进程。根据劳动力正常再生产的必要生活费用确定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使农民工能够定居在城市,租得起、住得起房,孩子上得起学,家属看得起病,能够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国民待遇。通过化农民为市民加速人口城市化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是当前最有效最立竿见影的战略措施。我国1.8亿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化为城市居民,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至少提高30%左右。
改变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队伍。我们设立个人所得税的目的是调节人们的收入差异,而劳动收入不是人们收入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资本收入差异才是真正原因。我国目前需要缩小的不是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异,而是劳资之间的收入差异。因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不应该是逐步提高起征点的问题,而是改变税基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切税种的税基都应该是资本所得,而不应该是劳动所得。我国只应该对资本所得收税,而不应该对劳动所得收税。只有当劳动所得消费节余转化为金融资产产生资本所得之后,把资本所得的利息、利润作为税基才是合理的税收制度。这样才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队伍的扩大。
抑制奢侈性消费,鼓励正常消费。消费结构对消费量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近些年来,住宅和汽车是两大国内消费热门,各级政府实际上是鼓励这两个产业的大发展,以此来带动消费和扩大就业。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上,住宅和汽车的占有型消费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性消费,这种消费带有很大的排他性。对70%以上的居民来说,购买住宅和汽车必然挤占其他产品的消费,特别是在积攒住宅和汽车购买力的时期大量的消费基金变为存款,既没有实现住宅和汽车消费,也没有实现其他商品的消费,这就使消费品造成大量积压。为了释放正常的消费能力,我们应该采取抑制住宅和汽车占有型消费的措施,如大幅度提高停车费用和汽油价格,使以玩车为目的的人支付他应该支付的费用,决不能再搞变相的财政补贴。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居住以租为主,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的消费模式。大多数人的正常的消费和消费的正常升级,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国家市场繁荣的基础,靠少数人的超前消费和奢侈性消费都不是正道。
逐步降低内销产品的税率和出口退税的力度。为了扩大我国产品的国内消费市场,我们应该逐步降低流通环节的各项税费,并以相应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用实际上补贴出口的钱补贴本国居民消费。
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刘福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