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消费信贷:扩展百姓支付空间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8-17

【来源:经济日报】

“市场经济深化的过程,一定是不断要求金融创新的过程。”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金顺说。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银行业作为“导管”使两者紧密相连,而金融创新正是帮助银行业发挥这一功能的重要工具。

金融创新已成为国内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零售业务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信贷,自然也不例外。对于银行业在消费信贷领域的创新,银监会方面曾多次表示:“支持面向一般客户的消费类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商业银行在消费领域内推出更多的银行卡和个人消费贷款之间、各种个人账户之间的混合性、复合性产品,支持在住房信贷领域扩大非传统性住房抵押贷款,特别是还本付息灵活的服务,以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春江水暖,消费信贷作为与个人客户联系最密切的环节之一,最早让广大老百姓体会到了金融创新带来的便利。

挑战和机遇并重

打算今年买房的杜女士,对上半年各银行频繁推出的住房贷款新品感到眼花缭乱,固定利率房贷、组合贷款、循环房贷、双周贷……个人房贷业务告别了千品一面,“5年前买房贷款时还几乎没什么选择,现在不一样了,房贷也要‘货比三家’。”而刚工作两个月的李先生,钱包里新添两张信用卡,“一张是与商户的联名卡,另一张卡片外型比较酷,忍不住办了一张。工作了,我要跟上社会的变化,适应‘卡’生活。”

银行业消费信贷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好处是便利了广大客户的金融生活。“市场经济的深化必然要求金融业的创新,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是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民生银行张金顺表示。

的确,“海归”陈先生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他去年刚从美国回到北京,10多年的海外学习和生活,让他十分惊喜于国内银行业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我离开的时候,大部分人不知道信用卡是什么,进银行就是为存钱、取钱或者汇划,但现在银行的业务品种、服务水平已今非昔比。”

但他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主要还是服务方面。”陈先生表示。目前国内信用卡的基本功能都已具备,但信用卡本身的附加服务还是相对简单。而在国外,这正是各信用卡发卡机构大显神通、凸显个性的地方。在国外,除了基本功能外,各发卡机构通常都提供刷卡消费享有购物保证、延长商品质量保证年限、享有意外险等服务。除此之外,各发卡机构还以花样翻新的租车折扣、学生折扣或折价廉价机票等等优惠方案吸引目标客户。“在服务质量和内容方面,国内信用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陈先生这样认为。

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方面普遍感觉到了压力。“是压力,也是市场。”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在银行业内已是一种共识。今年上半年新品频出的光大银行已明确把“创新为先”纳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新为先’在光大银行的含义是:客户导向、持续学习、突出特色和超越需求。”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升级,推动银行业驶上金融创新的快车道。正是在创新压力的驱动下,民生银行从2003年就开始谋划战略转型,并在京、沪、穗、深等大分行进行了试点。在寸土必争的北京市场,民生北京管理部对零售业务的探索走在了前面。他们将个人业务处分拆为住房按揭、理财业务和自助银行三个中心进行精耕细作。如今,在北京市场,民生银行的住房按揭余额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已稳居第一,净增量也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显然,立足客户需求的金融创新,市场将给予丰厚的回报。

消费信贷升级肩负使命

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上半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给宏观调控带来一定的压力,通过消费信贷升级扩大内需,减轻银行流动性压力的杠杆作用再度被重视起来。专家们对此已普遍形成共识,认为国内消费需求才是拉动经济真正持久增长的动力,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将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缓解多年来持续增长的巨额居民储蓄,有效降低我国的高储蓄率的问题,摆在了广大商业银行面前。而且,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也已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因素,既给消费信贷升级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同时也为银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扩大内需方面,从金融领域看,其中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鼓励商业银行拓展面向居民个人的信贷业务,引导居民转变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鼓励适度提前消费。而从数字来看,形势还比较乐观:居民消费信贷在几年之内就从1700亿元增加到2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50%,住房贷款年均增长率约58%,汽车贷款年均增长率约40%。

有专家表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和个人财富的积累,我国居民消费已经开始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