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专家:中国处于一个半世纪来经济安全度最高时期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8-10

【来源:中新网】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撰文指出,中国处于一个半世纪以来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但不等于没有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改变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最近,许多人对于外资并购带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表示了忧虑,一些人要求限制外资并购。但王志乐认为中国目前是有史以来,起码是从1840年算起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国家的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跟解放前,跟改革开放前比,这个事实很容易理解。

  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安全,主要看它的经济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国家面对外部竞争就难以保障安全。国家经济竞争力又决定于企业的竞争力。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安全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根据是这些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加强了。《财富》杂志最新排名的全球500大公司名单(2005),有19家中国大陆企业,上榜数量居世界第六,仅次于美、日、英、法、德,而10年前的1996年还只有3家中国企业上榜。中国企业不仅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质量也显著提高了。今年全球500大的平均销售收益率是6.42%,中国的19家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是6.88%,这个数字超过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

  文章说,国家经济安全是相对外来威胁而言的。如果不涉及外来威胁,仅仅是内部经济运行问题,那么就属于经济运行健康不健康的问题,而不是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我们不能把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竞争、并购等问题,包括垄断问题统统上升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基本上属于国内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或运行机制是否健康的问题。

  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安全度最高的时期,但是安全度高并不等于没有安全隐患。我们经济竞争力确实提高了,但是这种竞争力面临能否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比如对国际资源定价权的掌握,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等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改变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强改革,进一步市场化。比如说自主创新,中国的企业投入到研发上非常少,并不是不知道技术重要,但是研发出成效一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国企的领导任期却比较短。一些领导往往更多地考虑在自己的任期内的绩效,而不是任期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管理体制显然不适应企业发展规律。需要改变滞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