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3-25
【来源:新京报】
我国零售业投资吸引力排名下降
7月,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但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却明显感觉到寒意,在与将近20多个国际投资基金经理单独交流中他发现,国际投资基金对中国零售市场的热情明显在减退,在谈及是否进入市场等敏感话题时更是出言谨慎。
在上周末举行的2006年度泛零售业发展总监大会上,与会代表透露了美国科尔尼公司年度报告中的一个重要信息,在世界新兴市场零售投资吸引力排名中,中国从去年的第四位降到第五位。
一直以来,零售业都是商业地产的重要客户,此前外资零售业大鳄的扩张趋势更是让正在遭遇宏观调控的开发商们看到了转型的希望。但此次零售业对华信心指数下降的信息,无疑给了商业地产一个预警。作为外资零售业的主要阵地之一的北京,显然不能忽视这个信号。
日前,锦江麦德龙终于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店,据业内人士透露,麦德龙迟迟没有在京开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选址困难”。麦德龙为在北京选址,先后找了19块地,但高昂的地价成本迫使麦德龙不得不放弃部分选址方案。
高昂的地价、日益增长的租赁成本正在逐渐缩减外资零售大鳄的回报率,而回报率下降无疑是吸引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外资银行暂停投资中国房地产业
外资零售业的暂停脚步还和7月底的一个新政有着密切联系。
7月24日,建设部等6部委正式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在中国境内投资房地产的海外金融机构产生了巨大震慑力,很多机构急于脱手代理的项目,而在外资投资的项目中,商业地产一直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由于政策形势还不明朗,我们现在已经暂停了对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活动。”德国裕宝银行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等待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解释。
而渣打资产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中国区方面也表示,目前已停止了一些与内地合作的房地产项目。
在商业开发商主动融资方面,中科智集团地产金融部总经理李山博表示,万达和外资合作的REITS计划差点流产,后来改为了基金债券,主要是企业的现金流支撑不了国外的投资。
零售业并购令商铺延长空置期
除了外资零售业、外资投资机构对商业地产的信心指数下降外,近来频频传出的零售业巨头并购同行的消息也引起了不少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注意。
在北京先是永乐电器与大中电器签订合并协议,最近国美正式收购永乐。麦肯锡在上周末发布的分析报告也指出,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零售业将会出现更多的并购,而并购后人力、IT系统的整合,供应商谈判都将是一个繁重的任务,这无疑会延缓对商业地产的新需求。
上海筑基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丁利国指出,对于商业地产来说,零售业巨头大肆并购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根据我的经验,并购后的公司内部整合需要很长时间,在这个期间,基本不会有新的购买或者租赁需求,以零售业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商业地产项目很可能因此延长空置期,这对不少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是一个考验。”
文/张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