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3-2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7月底,国美和永乐并购的消息成为入夏以来最热门的话题。
在现阶段,必然是国内零售企业大肆扩张,形成并购、抗并购实力的关键时刻。张之杰认为,在扩张的同时,国内还需协调好规模和效益、连锁化和个性化、全国拓展和区域性为王这几对矛盾关系。
向二、三级城市扩张如何确保效益?
在一些城市,大卖场等一些零售业态的饱和度已经比较高。他们希望能够向二、三级城市扩张。
一般来讲,一个大型业态,在二、三级城市和在中国前十大城市相比,每平方米销售生产力大概是后者的55%左右,北京、上海的一半左右,而固定成本大概在一线城市的70%左右。所以很多零售企业不适应这种扩张后的效益下降。
麦肯锡的客户同样对怎样在获利的情况下扩张仍然感到困惑。如果选择不去二、三城市发展,可能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竞争对手的规模就远远超过自己。
因此,去二、三级城市扩张的话,怎么确保可以提升效益?这正是目前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他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五年、十年以后企业的地位,同时还要对股东交代,确保未来18个月、未来24个月的利润。
在城郊开店应调节商品组合
目前,上海大概有60%的零售收入来自于外环线以内的地方,40%是外环线以外的。但是从伦敦、东京等城市的发展来看,城市中心零售业的比重没有上海这么大。麦肯锡认为,中国慢慢也会走向这个方向。
在美国这个趋势已经在十多年前发生。比如家得宝,在城郊开的店可能比较大,平均是10万平方米,但在市中心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