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28
【来源:人民日报】
扩大消费需求,对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费需求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人们的即期收入,而且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预期。因此,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应从增加现实收入、改善未来收入预期和降低未来支出预期三个方面入手,而这三方面都与维护社会公平有着密切联系。
维护社会公平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
维护社会公平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点表现出来:首先,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能提高全社会的最终消费率。由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整个社会的最终消费率将会降低。而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最终消费率,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次,更加公平的教育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收入水平。在现代社会,受教育程度与人们的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直接相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的发展基础和前提。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一国的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进而提升经济竞争力,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同时,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和农民家庭的收入。第三,更加公平健全的社会保障能够稳定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社会保障开支本身即可创造需求;社会保障项目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消费;通过稳定居民对未来的收支预期而减少储蓄,扩大消费。
从维护社会公平入手扩大消费需求的着力点
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应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在现代社会,就业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其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税收调节功能,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第三,促进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第四,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步伐,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后,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放宽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入竞争机制。
促进教育公平。现阶段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政策不尽合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加大教育投入。其次,建立和完善对困难群众的资助体系。在投入导向上,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倾斜。第三,以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如完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大力推进高校管理制度、收费制度、教育信贷制度等的创新。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体制不畅;缴费率过高,覆盖范围窄,统筹层次低,保障能力不足;许多农村居民没有得到基本社会保障。今后一个时期,受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明确建制理念,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制度模式;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增强土地的保障能力与发展土地外保障相结合,逐步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三是合理确定支付水平,按照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相对降低支付起点,相应扩大覆盖范围;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形成法治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
文/刘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