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中国零售企业发展新思维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24

【来源:名牌时报】

近日有消息称,国际零售企业将在2010年前在中国增加超过1000家的计划。

  这一消息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加速民族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竞争压力,在世界新经济潮流的推动下,中国将怎样迈出“民族企业振兴”的坚实一步?

  中国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使得这次新经济革命背景下的民族企业振兴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对传统商业文化观念的一次巨大的超越。

抛弃僵化的商业发展思维

  对人力的依赖是原始农耕、狩猎、游牧社会环境中繁衍出来的商业观念。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认为,人心的向背决定胜负,从先秦开始,儒家的孟子就强调“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是故仁者无敌,这是儒家观最典型的表达。儒家商学深藏玄机,非常人所能窥测。那么这个“玄机”是什么?

  在商业技术革命前的时代,商业领域的装备、技术、技巧、训练等方面的“高招”不可能让一方长久垄断,因为商战本身是社会交流的一种形式,所以在那个时代,人多战胜人少、资源多的战胜资源少的、大国战胜小国是基本规律,也是基本的胜负之道。

  因此,儒家认为道义上的“仁”是商战之纲,纲举目张,政治层面要“施仁政”,以赢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四方来归,人多势众才能赢得军事胜利。所以只要坚守“仁义”、施仁政、得民心,小邦可变大邦,弱国可变为强国,是故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取天下。

  然而,这一“法宝”的功用,在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同西方的技术对抗中有了明显的改变。

  中国的民族企业在与外资竞争时,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中国一边,但却难以取胜。因为内战中“仁义之师”可以削弱、瓦解对方的力量,而国际间的对抗,中国的“仁义之师”凝聚自己力量的功能未变,但失去了削弱、瓦解对方的功能。对方有自己的文明价值体系,并利用它凝聚其自身的战争力量。

  比如西方文明认为自由是崇高的、神圣的,而世俗生活中商业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由贸易体现了自由的原则和精神,保护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护自身的生存需要,也是维护神圣的自由原则的需要。

  这就是外资侵略战斗力旺盛的精神原因。

  当作战双方士气相当,当侵略者和反侵略者从各自的文明价值观中获得同样高昂的精神力量后,技术和管理的先进与否便成了决定商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在第一阶段商战结果出来后,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从商业竞争战略发展作出反思,我们要从观念上彻底摆脱依赖人力的原始商业思维方式,转向“商业技术主义”的新思维,建立一个政府与企业紧密的技术战略发展联盟,与竞争对手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生存方式选择的战略基础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艘负载全球最多人口的巨舰正全面进入波涛汹涌的国际市场。

  面对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迅速占领中国零售业版图,“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已经无法回避了。最终的选择权掌握在本土企业自己的自主发展战略手中。

  因此,尽快摆脱弱势,将自己塑造成市场竞争主体,这是中国零售企业首先要完成的角色转换,也就是在观念上入世。

  应当承认,目前国内大多数零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问题尚未解决,因为在WTO规则里是没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在市场竞争中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

  作为WTO的成员,政府行为会更多地受到国际间的审查,包括信息公布的透明程度和同等的国民待遇程度。我们曾经熟悉的政企关系和企业运行所依据的方式,譬如政府控制的资源、由政府审批的项目和对企业实施的保护等都会逐渐消失。最终,企业的位置将回归市场,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并与跨国企业直接对阵。

  “保护长城”消失了,企业必须变成自我生存的“野生动物”。在失去保护的新战场上,竞争无疑充满了残酷。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既然要与狼共舞,你就必须成为狼。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只会被吃掉。

  而狼的生存原则,是共同协作的团队精神!

  中国零售企业要有意识地进行战略联盟,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受到的冲击力越强,抵抗力就越强,它们的竞争力也就会越强。但是单打独斗的只会使一些企业被更快地淘汰,真正的强者只能在联军竞争中产生。

  因此,中国零售企业所习惯的唯我观念必须要改变。观念上不入世,不知道一致对外,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其他的一切发展都是奢谈。

文/姜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