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2-09-14
一个人干一件或几件让人放心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时时、事事、处处让人放心。当某人被公认为“值得放心”时,他就拥有了弥足珍贵的“品牌效应”
“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放心”,常见于言之凿凿的表态,大庭广众之下的承诺,但能否真正做到让上级、让战友乃至让祖国、让人民放心,绝非拍拍胸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
让人放心,是一种工作标准,“山到绝顶我为峰”;是一种责任意识,“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一种良好形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干一件或几件让人放心的事情并不难,难的是时时、事事、处处让人放心。当某人被公认为“值得放心”时,他就拥有了弥足珍贵的“品牌”。
不尽心,就很难让人放心。“放心”二字,看似平常,但工作能做到让人放心的程度,是非常了不起的。别人没想到的细节你想到了,别人不易察觉的问题你发现了,别人刚要提醒的事儿你做好了,这离不开恪尽职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试想一名带兵人如果心思不在工作上,不知道基层官兵的所思所盼,怎么能“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呢?
不精心,就很难让人放心。有道数学公式:5个90%的乘积等于59%。数学题不是数字游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决定结果的,不是所有过程的平均数或简单叠加,而需所有相关过程都竭尽全力地向100%的目标冲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只有努力把工作干到最好,做到精耕细作,精雕细刻,精心为之,才能创造出令人放心的“精品”。相反,如果你“留一手”,他“偷次懒”,每一个人都不把工作干到位,那么整体目标就很可能落空。
不细心,就很难让人放心。《道德经》上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细心,才能在注意大局的同时关注细节;只有细心,才能在安全无忧中发现隐患,在形势大好时发现隐忧。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因为细节总会在关键时候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各单位对安全工作都比较重视,但真正诱发事故的原因大多似曾相识,即作风粗疏、工作不细心。结果,一次次重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覆辙。
赢得“值得放心”的赞誉,需要经年累月的付出,需要用实力、汗水和一桩桩“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来证明。每名官兵应多些“最后一道闸门”的警醒,多些精益求精的执着,少些“差不多就行”的散漫,努力让“放心”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