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3-07-31
当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遇上银行的“钱荒”,如何看待当前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经济是否就此筑底?中国经济会否陷入一轮新的危机?怎样才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夏斌。
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正趋于合理减速,对6月份出现的银行资金紧张,夏斌颇有感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夏斌表示,银行资金紧张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当前调控应该逐步刺破泡沫,以解除大面积危机突然爆发的风险。
资金运用效益明显下降
记者:6月底中国货币市场出现罕见的资金紧张现象,你怎么看这一情况?
夏斌:当前的货币与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一是企业和政府的杠杆率在明显提高,货币总量是宽松的。二是在杠杆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经济增速不是在加快,而是在放慢。
记者:同样的甚至更多的货币增长为什么不能推动同样的经济增速?是不是大家所说的“空转”?
夏斌:有人们说的金融统计中存在重复的计算,但我认为这是极少量的,主要的、大量的货币投放不可能在银行体系内“空转”,不管是用票据还是理财、影子银行等金融形式融通的资金,最终都是流向了实体经济。
6月20日出现同业利率30%的情况,从现象看这是金融问题,实质反映的是背后总体经济出了问题,国民经济的资金运用效益在明显下降。
记者:企业通过借新还旧的模式,通过货币堆积来完成增长。
夏斌:银行资金紧张背后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实体经济过去大量的投入,其产出在显著减少,有的没有现金流,有的企业收入不用说本金连利息也抵付不了,有的甚至已资不抵债。但是现在这些企业没有破产,仍能维持,靠的是央行事实上在支持金融机构道德风险下的信用过度扩张。
系统性风险互为传导
记者:很多人担心,6月底的资金危机很可能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引爆点。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夏斌:目前,国内不少企业事实上已资不抵债,有些企业明显在玩庞氏骗局,靠借新还旧在维持。这些问题已不是日常所说的“不确定性意义”上的风险问题,而是本应在危机中解决的缩水资产负债、“市场出清”的问题,不能仅靠多发货币来掩盖。
作为决策者,现在应不是去一般性地议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抽象问题,而是应尽快去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渐冲抵实际损失的具体对策,以摆脱大面积危机的突然爆发。
记者:什么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危机的突然爆发?
夏斌:现在泡沫为什么没破、危机为什么没爆发?因为市场、投资者、企业包括银行普遍认为,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缺口,中央政府最后会救的;对于房市,不相信政府敢一步调控到位;央企的垄断地位和地方政府导致的资金错位配置又一时难以撼动;迄今央行的货币供应不敢也并没有完全回归常态。这些决定了市场、投资者、银行、企业对经济增长轨迹的预期都没有改变。大家“心照不宣”,靠着这个可怕的预期,想搞项目的照样大量借钱,想投资的照样把钱大量借出。但是,“6·20”银行同业市场事件表明,流动性最终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预期,信任和预期是可以瞬间变化的。一旦预期变化,传统的流动性即刻烟消云散,危机马上爆发。
记者:如果危机爆发,你认为会首先在哪些领域或者行业爆发?
夏斌:目前的地方平台偿债缺口、房地产泡沫、过剩的产能,三个系统性风险是相互联系、互为传导的。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较大的事端,包括若宏观金融政策去实施紧缩性刺激,风险会瞬间传导,资产价格即刻大幅缩水。其结果,将对全国城市居民和中产阶层经过30多年改革积累的大量财富形成巨大的威胁。若财富严重打折,将会对整个社会、政治的稳定带来难以想象的冲击。
货币调控的边际效应已经下降
记者:目前宏观经济困难重重,传统的三驾马车增长乏力,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形成,从上半年的数据看,中国GDP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中国经济是否有硬着陆的危险?
夏斌: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正趋于合理减速。由于过去几年经济改革的滞后,又由于新近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其效应的体现,还要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当前的经济增长轨迹总体上还一时难以摆脱由货币总量所左右的局面。
但是,尽管增长轨迹未变,经济增速与货币的关系却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看清楚未来经济的走势,是泡沫破灭、复苏反弹,还是降中趋稳,已不能仅仅根据前4年经济数据周期波动循环的特征来分析。
恰恰相反,在多年累积的由过多货币投放所形成的中国泡沫经济中,货币调控的边际效应已发生明显下降的变化。今后货币政策的稍有不慎,中国经济走势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记者:为防止这种意想不到的变化,调控措施应该如何把握?
夏斌:当前的经济形势,焦点与担心不能仅限于增速下滑后的就业问题。因为如果政策不当或增速过度下滑本身,就会引起除失业问题之外的一系列企业破产、不良贷款突升等危机现象的突然爆发,这是更可怕的。
当今讨论增长问题,不要为经济增速增加或减少0.5个百分点困住自己。而是要有“底线思维”,就是要有“预期思维”,要有“危机思维”,即既要加快改革,通过改革尽可能地去挖掘一切合理增长的需求潜力,又要准备好危机爆发或逐步刺破泡沫时的对策。
记者:房地产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一大难题,现阶段应“放”还是应“压”?
夏斌:房地产政策还是要坚持坚决打击投资炒房、确保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中国楼市以消费品为主导的发展道路,应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建立长效制度的坚定不移的方向。但是,在中国经济泡沫破灭即在边缘的时机,当前稳住房价、不让其出现暴跌,是一种无奈的、也是房市调控中必须坚持的首要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