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专家分析:中国“流通费用率”过高的原因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3-24

【来源:国际商报】

商品价格的上涨不仅与生产成本上涨有关,与通道费的收取也有一定的联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向东教授指出,我国流通费用率之所以远远高于国外水平,与我国流通部门当前产业资本不足、仍处在低组织化阶段有密切联系。

  我国流通费用率远高于国外水平

  记者了解到,国外市场的消费品流通费用率(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价格与产品出厂价格之间的差额,占最终消费价格的比率)平均都在40%左右。例如,美国的消费品流通费用率基本在37%至39%之间小幅波动,日本消费品流通费用率约在35%至39%之间,意大利消费品流通费用率在27%至35%之间。

  刘向东表示,目前由于中国没有相关的详细统计数据,因此很难计算出中国平均的流通费用率水平,不过,中国的流通费用率远远高于国外的水平。刘向东指出,中国零售业通道费盈利模式的产生恰恰是流通系统对中国当前特定经济环境的一种适应。一方面与我国流通部门目前仍处在幼稚化阶段、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对内涵式发展的迫切诉求。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开始进入中国,也带来了一套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扩张模式:以向供货商收取通道费、占压货款的方式,赚取后台利润,进而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零售企业都采用这种低成本、低风险的经营方式,依赖自己的渠道优势,从供货商手中收取各种费用,赚取利润,占有现金流。通常,进场费可以分为合同内与合同外两种。合同内收费主要有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老店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合同续签费、海报费、堆头费、信息共享费、促销员管理费、咨询费、促销服务费等十几种。合同外收费名目繁多,如遇到超市开设新店、店庆节日、甚至总部搬家也会产生费用,促销活动中的条幅、花篮、人员管理等费用。“家乐福收取通道费的模式在中国不仅成功了,而且中国的超市全都跟着学。这恰恰更需要我们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说明中国的流通体制、市场经济环境还存在阶段性的缺陷。”刘向东表示。

  中国在现阶段之所以会产生远远高于国外水平的流通费用率,使得价格产生机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刘向东认为这与我国流通部门目前产业资本不足、仍处在幼稚化、低组织化阶段是密切相关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只能由消费者和生产商一起来承担中国流通结构优化和升级过程中的阵痛和成本。

  高额通道费让生产企业难以承受

  面对各大商尝超市收取高额通道费,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教授洪涛并不看好。“高额通道费使生产企业受到严重挤压,如果不规范商家的这种行为,再好的生产企业也难以承受。”

  记者了解到,现代大型零售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商品进销差价、优化供应链成本、压缩管理成本、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以及各种销售返佣折扣。而超市零售费用包括两块,一块是前台费用,也就是合同中规定的扣点;另一块是后台费用,在合同中没有规定,或者只是模糊界定,在实际执行中产生的费用。

  无论是超市收取的进场费等一系列通道费用,还是百货商场以出租柜台形式获取的佣金,亦或是扣款和拖欠货款这种隐性的通道费,这些巨额通道费就像隐藏在高物价现象背后的巨大黑洞,吸走了本该属于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流通费用率。“超市收取通道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其主营业务(货品直接销售毛利,也就是进销差价)的收入,确实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洪涛表示,目前百货商场也普遍存在高佣金、账期漫长、促销成本完全转嫁的问题。国内的百货商场已经变成了“房东”,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租柜台收取佣金,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商场统一采购的自营模式。记者了解到,银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