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货商业》2009年第12期】
一、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
经由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专业批发市场由以国有和集体为主,逐步演化为既有国有和集体资本也有民营资本,加入wT0后逐渐有外资进入,虽然进入的比例不是很高,但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对行业意义十分重大。从统计数字可看出,外资占限额以上的批发企业不足2%,但是这一部分对行业影响之深刻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及研究。
批发市场的交易结构已经由原来的单一三级批发和单纯由商业企业直接经营,逐步发展成为由商业企业继续经营,或由工业企业直营和批发市场组织经营。批发业在过去30年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集散商品、传递商品、分散商品的巨大作用。
现代专业批发市场的交易手段出现了喜人的景象。除了交易商之间的交易还有着种种场外的交易,如展销会、推介会等。近些年来批发市场已成为推动地区发展、推动行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和组织形式。除上述交易之外,批发市场还大胆采用了以电子商务为媒介的电子交易平台,其所形成的交易量尽管还不是很大,但发展势头与增长幅度非常快。可以预计电子商务将成为这一领域内非常重要的平台,并将对现有的实体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批发市场与物流的结合所形成的一体化运作及批发介入生产以及批发与零售相结合,都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特点。如果说批发业务组织形式还有一些新变化,那就是以佣金代理、总经销、地区代理、拍卖的形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国际通行的现代批发方式。虽然形成交易量还很有限,但已给业界深刻启示,也将会成为这一领域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批发业对我国经济的作用
批发业对我国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批发业实实在在地扮演了中介的角色。按传统经济学和产业链的基本要求,批发在我国经济链条中连接了生产与零售,起到了中介、桥梁、纽带的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如果说中介作用还仅仅是批发业基本的作用,那更高一级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更大贡献的,则是批发业的促进作用。以批发为媒介,经由与零售商和批发商自己的直营,从市场了解到的信息,反向传递给生产者和制造业,使得批发对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物流的引入,确实实现了传统经济学中所提出的减少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个作用是市场的组织作用。以批发为平台,批发市场,商业的批发企业,工业的直营企业形成以批发为中心的产业聚集群。以批发为中心的零售聚集群和以批发为中心的消费聚集群在各个区域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商品的大规模生产,消费者的大量需求,商业领域内的激烈竞争,都为批发业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希望。这就使批发业将这一领域内所有因素和要求反馈给生产者和制造业。将产品流、信息流、人才流、商流、资金流全面组织在一起形成产业群、产业带、产业区域。随着物流技术的广泛使用与发展,以批发市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群将为经济带来巨大的作用。
第四个作用是市场的开拓。批发业以其自身的经营方式感应市场、了解市场,将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全部信息集中在一起,形成新的生产热点和产品的努力方向。这些产品也经由批发业继续在市场内进行开拓、推动、推进,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三、我国批发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批发业对国民经济、对商业和区域经济特别是对城乡商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在发展进程中批发业还要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1.批发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还要继续加强。解决了商品的供给不足仅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我们下步的努力方向是要解决消费者的满意度,要解决消费者的便利性要求,要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需求或需求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更有活力,才能使经济一直保持续稳定的增长。
2.批发业组织化程度还相对较低。我国批发业共走过60年的路程,与西方大型批发企业相比还存在着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批发业客观上要求要对市场、生产、消费都产生影响,而它的基本条件是要具备一定规模和能力才能形成市场力量,才能在交易的近期和交易的远期产生影响,使批发与生产、批发与消费之间形成有效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的批发业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统计数字显示,目前能够主导我国全行业2%以上份额的企业都不具备以上条件。美国的大型批发企业就可主导单一商品10%~20%的份额;日本的商业掌握了批发业就掌握了制造业,韩国也正在参照日本走着同样的道路。我们目前的交易由于产业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队伍实力和交易信用度使得我们只能实现交易的即期少量,还难以形成拍卖、期货等现代批发业推崇和广泛采用的现代交易形式。
3.交易方式还不适宜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