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2-09-24
编者按: 假如把中国经济比作一出永不落幕的大戏,那么此刻上演的正是情节跌宕、婉转复杂的一幕: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与国内出口疲软、投资不足、企业利润下滑等因素交织叠加,转方式调结构进程中又遭遇增速下滑困境,多重力量的共振考验着政策调控的艺术。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是趋势性的长期放缓,还是周期性的暂时回调?政策重心是短期的稳增长,还是中长期的调结构?“中国经济奇迹”就此终结还是会依旧延续?——把这幕戏的布景放到当下、放到世界经济、放到更长远的未来这些不同的坐标系中—— 巴曙松:当前中国经济的减速具有双重特征,既有自然减速因素,也有周期减速特征,但周期因素是短期内更为主导的因素。年初的经济增长已经接近新的经济结构下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作为一个整体,中国经济距离自然减速区间仍有一段时间差。理想状态下,中国最快将于2015年前后进入减速期,但东南沿海发达省市或已进入自然减速区间,GDP增长率将由过去平均超过10%的高速增长区间逐步过渡至未来5年至10年8%左右的中速增长区间。 贾康: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表现只是其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所以周期性与长期性两者并不矛盾。当前我国正处在金融危机冲击的低迷阶段,实施扩张政策实现了经济启稳回升,又发现经济存在偏热问题后主动下调速度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回落是这一主动调整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他因素则主要是,对外欧债危机带来国内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开工率不足;对内则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的制约逐渐收紧等因素。 王小广:从上半年各项指标来看,出口受影响最大,投资有所回落,消费略有放慢。总体而言,经济将整体步入调整期,实现年初7.5%既定目标没有问题,预计GDP年增速在8%左右。GDP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内消费与出口构成的最终需求不足所致。应当把方向转移到逐步扩大消费上来。 不调整经济结构 未来就没有出路·中国经济正抓住转型升级良机中国经济这驾疾驰30年的马车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结构长期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失衡;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城镇化、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等。专家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结构大调整时期,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希望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也要抓住这次机遇,完成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 补上居民消费短板 启动经济内生动力·扩大内需能够长期支持中国增速我国近日发布首个国内贸易发展规划,这对扩大内需、促进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专家表示,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出口和投资增长放缓之际,扩大内需无疑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第一要务,将成为提高经济内循环能力的根本途径,变成长期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需促增长潜力巨大.近10年来,我国消费增长十分迅猛,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万亿元,2008年突破10万亿元,2010突破15万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18.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是2002年的3.8倍,年均增长16.1%。201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1.6%,比2002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借助政策扶持发力 显现质量效率优势·民间投资接棒“稳增长”大任当前,在外部需求低迷、消费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保持中国经济适度增速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稳增长中来。专家认为,进一步撬动民间投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是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目标的关键。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发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5.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充满活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夯实控物价物质基础 拓宽保增长政策空间·粮产迈向九连增奠定“百价之基” 中国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九连增”。粮价是百价之基,这表明中国的粮价可以不受外来冲击,保持基本稳定,也可从根本上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物质基础。专家认为,在当前力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粮食增产和粮价的稳定,为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创造了宽松环境,也为宏观调控措施拓展了操作空间。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2995万吨(2599亿斤),比2011年增产356万吨(71亿斤),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九连增。目前,我国的秋粮正处在生长后期,据农业部田间农情调查,今年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据农业专家介绍,今年全国秋粮面积比去年增加1100万亩左右,这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北方地区今年降雨偏多,旱地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前段时间北方发生的虫害已得到遏制,近期的台风和强降雨对主产区的影响也有限,总的看,粮食形势较为乐观。 经济发展打牢财政根基 总体规模处于安全区内·地方债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我国近日发布首个国内贸易发展规划,这对扩大内需、促进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专家表示,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出口和投资增长放缓之际,扩大内需无疑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第一要务,将成为提高经济内循环能力的根本途径,变成长期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需促增长潜力巨大.近10年来,我国消费增长十分迅猛,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万亿元,2008年突破10万亿元,2010突破15万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18.4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是2002年的3.8倍,年均增长16.1%。2011年最终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1.6%,比2002年提高7.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