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日期:2012-09-03
目前,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即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挑战即是机遇,全球经济出现调整虽然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也给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良好的市场机会。面对这一机遇,我国企业必须紧紧抓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近几个月来,与我国利用外资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外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40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22.2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在当前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投资的较快增长,表明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长足进展,将对我国外贸的稳定增长以及外贸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
“走出去”战略推动对外投资数量与质量并升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认为,由于这些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显现了政策效应。
2002年,我国决定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推动了我国对外投资增速一路攀升。在国际市场的“实战”中,倒逼国内企业不断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争取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更好的位置。随着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我国对外投资实现较高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挑战即是机遇,全球经济出现调整虽然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是也给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良好的市场机会。
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初期,我国对外投资大多集中在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这一格局早已发生了变化,服务业的占比不断提升,结构更趋优化。沈丹阳指出,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以来,对外投资更多地流向了四个领域:商务服务业领域、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其中流向商务服务业的比重最高,占56.8%。很多人以为,中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采矿业,其实采矿业仅为第二位,只占对外投资额的15%左右,批发零售业占10%,制造业只占7.8%,我们对外投资的主体仍然是服务业为主。
专家指出,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充分显示出我国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巨大发展。截至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五大对外直接投资国。
我国对外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日前在“2012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表示,尽管这些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虽然在规模和速度方面,我国对外投资取得进展,但当前我国对外投资仍存在一些问题。竞争力不足、缺乏全球资源战略眼光制约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练好“内功”,同时更需要进一步熟悉国际规则,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增加中国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避免恶性竞争。此外,我国企业“走出去”更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企业风险控制能力。
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面临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不仅是一个国际规则的问题,也是我国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最终提升竞争力的问题。
在对外投资的方式方面,我国企业往往选择传统的投资方式,即建立海外销售网点,开展海外组装加工等等,实际上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式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不小的拓展空间。当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增加,但也因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最终碰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研究力度。此外,股权置换、品牌推广等国际通行的投资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
在投资领域,虽然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结构以服务业为主,但是我国对外投资结构仍待进一步优化,应向高科技等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倾斜,并与国内产业链做好衔接。
抓住机遇推动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优势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国内来看,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的回落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也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球正处于一个产业调整的机遇期,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抢占新的产业战略制高点。同时,各国竞相加大引资力度,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的步伐加快,这也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机会。面对这一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短期来看,企业要合理科学规划对外投资战略,提高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更要把重心放在培育竞争力方面,练好“内功”。
长期来看,要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要真正实施好“走出去”战略,就必须培育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使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整合资源,建立自主的国际生产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外贸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