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3-01-25
2012年英国豪车宾利每四部车中有一部卖给了中国人。与此同时,中国奢侈品消费“军团”也从香港“血拼”到了欧美……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外流严重。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奢侈品消费潜力巨大,建议适度放宽进口,并借“鲶鱼效应”完善本土奢侈品市场,提高国内品牌附加值,从而助力我国经济增长。
“一掷千金”的中国奢侈品消费
“今年大家都说车不好卖,其实豪车市场需求非常强劲,包括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而宝马、奔驰、奥迪大众豪车在中国市场更是全面开花。”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一些“富二代”对“超跑”的追求和热爱,还带动了改装车市场的增长。
宾利近日披露的业绩显示,2012年度大中华区共交付车辆2253台,实现年度同比增长23%,全年销量再创纪录。
“2002-2012年宾利在华销售增幅高达近40倍,奠定了中国作为宾利全球第二大市场的重要地位。”宾利汽车大中华区执行总经理施尔天表示,预计到2013年底,在华授权经销商总数将超过40家,覆盖所有主要省份。
来自麦肯锡的调研显示,过去4年,中国国内的奢侈品消费以每年16%-20%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全球超过1/3的高档手袋、鞋子、手表、珠宝和成衣将来自于中国人境内外的消费,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到3700亿元-3800亿元。
未来,虽然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增速将放缓至12%-16%,但还是远快于其他任何国家,中国也将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需求引擎。
麦肯锡全球董事马思默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一是可支配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家庭数量将在未来3年内翻番;二是可支配年收入在5万-25万元的中产阶级家庭将成为奢侈品新买家。未来三年,将有400多亿元的奢侈品消费来自他们;三是消费者对收入水平的信心以及对人情消费的依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超强奢侈品消费外流
“相较于以往来自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消费群体,现在对香港旅游消费的贡献换成了大陆二、三线城市的居民。”瑞银证券消费品研究分析师梁裕昌说。
梁裕昌给记者列出这样一组数据,2001年第一次到香港旅游的大陆游客比例是54%,意味着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是第一次到香港,2009年这一比例下降至20%,即5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第一次到香港。
然而,这一比例到2010-2011年开始回升,原因是以前经常在香港“血拼”的内地游客“转战”去了欧洲或更远的国家,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游客开始往香港“跑”。尽管后者偏向比较小件的奢侈品采购,如钱包或皮带等,但并不影响他们所创造的总消费额。
相应的,“血拼”到英国或其他欧美国家的大陆游客,展示了超强的消费能力。
据了解,2012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9%,较2011年下降3.3个百分点,同时远低于全国14.3%的水平。究其原因,除了网络购物流行外,另一个因素是海外消费量的增加。
“奢侈品消费从港澳转移到欧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海外产品价格便宜,加上现在市民旅游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且相对于大笔购买奢侈品的开销,旅游费用已经成为小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
根据市场预测,到2014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这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居民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
扩进口降关税可为中国经济加分
中国奢侈品买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熟起来。与以前追求显眼商标的产品相比,现在的老买家更喜欢低调、有设计感、彰显个性品位和富含文化内涵的小众高端品牌。
周婷说:“尽管中国文化在全球得到传播,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广受好评,但本土奢侈品想要立足国际、折服消费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清除行业中‘李鬼’。”
记者采访发现,奢侈品电商往往通过奢侈品代购、加工工厂直接拿货等渠道获得低价的产品,而这些渠道中很有可能出现高仿或者剪标等形式的假货。相应的,我国从事奢侈品验证的机构非常少,即便是提供奢侈品鉴定的一些企业,大多也只对转为二手的寄卖品进行鉴定。
“如果能营造更宽松的国内消费环境,适当扩大奢侈品进口,或是调低部分奢侈品关税,‘鲶鱼效应’将刺激国内奢侈品商注重产品质量,学习先进的技术、研发、品牌和管理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赵萍说,同时,也将有利于居民不出国门便利地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拉动国内消费、带动就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不仅如此,一些业内人士还指出,“洋品牌”的进入,将有助于国内奢侈品专业团队的培育和扩大,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