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3-03-06
●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期,两位数高增长已告一段落,世界经济延续低迷态势,7.5%左右的目标是实事求是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
●如果城市里水被污染、空气肮脏,不适宜生活,那么“人的城镇化”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
【GDP】
将重心放到提高增长质量上
【摘要】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解读】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曾将当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5%。这是GDP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最终全年GDP增速达7.8%,超过预期目标。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这一增速与去年持平,为连续两年目标增速低于8%。
对于7.5%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微博)昨日表示,中国经济仍有20年黄金发展期,前提是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
他认为,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七上八下”的发展速度,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更深刻的是通过调控化解一些矛盾和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特别是一些配套改革,比如在资源环境、收入分配等领域内的改革。
他表示,只有把改革实质性推进,做好“自己的事”,宏观调控才能更加优化,这是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
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7.5%目标能实现,经济学家李稻葵(微博)甚至认为“相当保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昨日表示,预计今年完成7.5%的目标,压力会比去年小,今年前三季度经济仍将保持持续上行态势。
除了中国经济本身企稳外,他认为今年外部环境也将有所好转,预计欧洲下半年有可能从衰退的阴影中逐渐走出;美国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如果能尽快就财政问题达成协议,相信经济会更有起色;这些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都是好消息。
【城镇化】
实现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摘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解读】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自由迁徙”这个词。
他介绍说,当前我国2.6亿的农民工流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迁移浪潮,但与此同时,他们在迁移过程中,相关制度没有变革,而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与自由迁徙相关的公平的制度安排没有跟上,比如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
他介绍说,自由迁徙已经是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不可能回避这个事情。目前农民工不能公平享受到一些基本公共服务,是很大的社会不公。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迟福林认为,这需要全国统一安排。包括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这可能会触及一些特大或大城市的利益,但如果政府下定决心,本着公平的原则来进行解决,是肯定能解决的。
他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目前有一些城市很难推进,认为承载能力有限,不能进行户籍制度的松动。但这么多的农民工已经来到城市工作生活,不能无视这一现状。为此,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自己条件,尽快让农民市民化。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同步推进的。与此同时,他表示中国现在的城镇化达到52.6%,但按户籍人口来说仅有35%,因此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