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发布日期:2013-05-06
5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年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无独有偶,在第二天发布的4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为50.4%,不仅较3月回落1.2个百分点,也较此前公布的初值回落0.1个百分点。
对此,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杨万东教授认为,相较于前几个月PMI的上升,对于4月份出现的PMI再次回落,很难判断是否是趋势性的。因为4月份的时候地方政府都在观望,一些投资项目可能还没开始。此外,4月份人民币升值得比较厉害。出口企业利润没法保障,生产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外需不好的同时内需还受劳工成本、商务成本上升的影响,导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太高。
从官方公布的PMI分项指数可以看到,4月份新订单指数回落0.6个百分点至51.7%,特别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超过2个百分点并降至50%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10.5个百分点降至40.1%的低位。
“官方显示的PMI分项指数基本上都是回落,说明中国国内的经济仍然不容乐观,经济有放缓的压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容忽视的是,一季度中国经济略有放缓,同比增长7.7%。这一增速出乎了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的预期,曾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乃醒看来,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这一问题,要把它放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大环境下来看待。
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廉价劳动力拉动。由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所以产品成本比较低,在世界上很有竞争力。然而,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的短缺,迫使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成功转型是保证我国经济能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处于技术水平低,但是劳动力成本又上升得较快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也就是说要提高技术。”陈乃醒认为,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就是要从过去靠劳动力拉动转到靠技术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模式上来。因此,PMI指数出现下降不是坏事,这迫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加强管理。
同时,唐建伟认为,当前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内生的动力不足。因此,未来需要靠市场化改革,释放经济内生的增长潜力,把经济贡献从靠粗放的,投资拉动转到全要素生产力拉动。而改革的空间很大。因为中国的要素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同时,中国全要素生产力对经济的贡献在国际上相比还是比较低,所以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要坚持用两点论看待问题,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对此,唐建伟表示,从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提出的“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要求来看,未来宏观政策上应该不会有大的动作,政策重心可能放在放活微观方面,而这可做的事情很多。企业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改善微观企业盈利状况并增强其对未来经营的信心。微观主体个人方面,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包括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个人所得税减免以及发放消费券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看到一季度经济增速和4月份PMI指数的不利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我国经济略微缓慢增长至7.7%,但是仍高于全年7.5%的目标,同时,PMI仍然保持在荣枯线50%以上,这预示着经济平稳运行,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进行经济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