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滚动要闻

滚动要闻

央行试点网络信用平台 个人信用报告扩展至民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3-05-16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征信中心面向重庆、四川和江苏三地提供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下称“信用平台”)试点服务已一月有余。央行征信中心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预计5月底,三地注册使用总人数将达到10万。

“试用平台是为了取得经验,为以后的全国正式运行探路。”上述人士称。

但是,记者在登录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注册时发现,在系统显示的支持央行数字证书验证的77家银行中,未见五大行身影。

对此,央行重庆营管部一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平台仅支持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的银行发放的数字证书。”

目前,CFCA可支持的银行包括中信、民生、广发等10家股份制银行,重庆银行等52家农商行,重庆农商行等12家农商行,以及韩亚银行、东亚银行等3家外资行。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并未与CFCA合作,其证书大部分自行发放,仅供本行客户使用,因此数字验证方式尚不支持这五家银行。”他解释道。

不过,“数字验证”并非信用平台唯一使用途径,也可以使用“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注册,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五大行。

“截至419日,重庆地区注册使用总人数为14025人。”央行重庆营管部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夏德海在一季度通气会上表示。

记者从央行重庆营管部了解到,2012年,重庆市各机构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为321万次,同比增长16.8%

“去年,重庆营管部系统共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11.8万人次,近3年年均增长92%。”上述央行重庆营管部人士表示。而且,个人信用报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途正向客户资信调查、个人求职应聘、房屋租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格审查、出国签证审核、民间经济活动等领域扩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系统未出现过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人民银行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首先信用平台设置了严格的用户注册程序,以确认身份的真实性,为确保个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查看,用户在平台注册时,只有完成身份验证才能成为注册用户,享受平台提供的服务。”上述重庆营管部人士进一步补充道。

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个人信用信息,在查询时设置了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查询操作的安全。个人每次查询本人信用信息概要与信用信息时,需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验证,以重新确认身份。

不仅如此,央行在互联网上设置了征信产品保存期限。平台向个人提供的信用信息查询产品从获得反馈通知算起,在互联网平台保存7天,如果用户在这7天内不进行查询,到期后系统将自动删除,以降低信息泄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