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3-05-17
继上月首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后,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前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本次取消和下放117项后,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按照本届政府的规划,该1700多项还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目前,中央编办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第二批取消和下放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
3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
《决定》公布了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名单”,共104项,包括71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20项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10项取消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3项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即电子工程概预算人员培训费、烟草制品及原辅材料检验费、保密证表包装材料费。
此外,还有13项取消或下放管理层级的机关内部事项和涉密事项,按照规定将另行通知。
发改委取消下放26项
本次取消、下放的117项,集中在经济领域,以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项目为主,例如原由发改委负责的“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
此外,本次调整涉及国家发改委的还有26项,均属于投资审批类项目,包括“企业投资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项目核准”、“企业投资医学城、大学城及其他园区性建设项目核准”、“企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和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制造项目核准”等。
部委现存项目接受监督
就发改委取消和下放的26个项目,三部委负责人称,源于“减少投资审批是这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一个重点”,以达到落实投资自主权的效果。
以“企业投资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项目核准”为例,从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一是考虑随着技术进步,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制造过程已与一般电子信息产品基本相同,属于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自行调节的领域;二是国家在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安装和使用方面已有相关规定,卫星电视接收机生产资质已有相关部门进行管理。
目前,中央编办已开始第二批取消和下放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
对国务院各部门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正在核实情况,准备择机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主动接受监督。(记者王姝)
- 焦点
取消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
实施部门:国家发改委
企业投资扩建机场取消审批
“中国的机场发展的数量和实际需要、土地面积,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相比还处于滞后状态。”今年,民航局还将进一步促民航业发展,逐渐放开机场改扩建审批权限,交由地方审批,将加快一批项目建设速度。在简政放权方面,民航局今年也有一些举措。昨天,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民航发展论坛上透露,民航局下一步下放或者取消的审批项目大概有18项。减少审批环节,下放一些审批权将有利于加快一部分项目建设,此外,从航空公司运营方面,航权航线审批更加公开、透明也更加科学化。“比如航线备案制,航空公司自己备案就行了减少了很多审批环节。”
对于国务院明确机场改扩建项目的审批权将下放。“以前需要报发改委、民航局甚至中央审批。”李家祥说,改扩建不同于新建,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有计划将这项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去。此外,还有一些航线、航权的审批也将进一步放开。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表示,目前随着航空业快速发展,需要扩建、改建的机场数量较多。取消审批,有利于当地的自主投资行为。特别对于中小机场,因投资额度不会太过巨大,企业有能力进入。取消审批尤其利好民资进入。虽然机场运营方面可能不直接盈利,但对自身有物流、地产或会展的企业,可借助机场提高这些业务的利润。
目前,全国70%的机场处于亏损。2012年全国134个机场,亏损约29亿元,平均到每个机场都要亏损2千万元。但这些机场覆盖着全国77%的航线、91%的地区,带动国民生产总值至少在3万亿元以上。
取消企业投资年产100万吨及以上新油田开发项目核准
实施部门:国家发改委
刺激民间投资能源积极性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表示,过去很多民营企业反映,有了“非公36条”也不管用,很多项目还要政府部门审批。此次中央下放能源大项目审批权,有利于促进“非公36条”的实施,可以刺激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他同时提醒,政府下放审批权后,政府不应放弃监管。在审批权取消后,一些企业的项目可能会一窝蜂上马,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这时候政府通过项目备案,应该从宏观上给与调控和预警。通过备案发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的投资项目,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为了让国务院的政策落到实处,也有两方面要警惕:一、地方政府是否会有“截流”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市场主体趋向理性,避免新的产能过剩。
新京报记者 钟晶晶
外国人乘自备交通工具在华旅游审批取消
实施部门:公安部
外国人自备车辆在华旅游不再审批
1986年,公安部、总参谋部、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外国人乘自备交通工具旅行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称,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原则上不准携带交通工具(包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入境。如要求携带交通工具来华旅游,应事先经中方接待单位同意,并持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向海关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入境。
《通知》的背景是,当年自费来华的零散外国旅游者增多,其中不乏一些环球自行车旅游者。他们用境外带入的摩托车、自行车等自备交通工具,在广西、云南、四川、西藏、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穿越大面积非开放地区旅行。国家有关部门认为,这种行为对我国军事设施和其他国家机密的安全带来影响。该《通知》下发后,外国人乘自备交通工具来华旅游都需在各省区公安或旅游部门审批后才能入境。
对于此次公安部取消该项审批,公安大学有关学者认为,这个审批事项是我国在特定时期下针对外国人入境的审批项目。目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国人在华的政务、商务合作广泛,旅游人数越来越多,该审批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中国国情,因此取消该审批项目会促进外国人更多地来中国旅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取消对纳税人申报方式的核准
实施部门:税务机关
纳税人可自主选申报方式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纳税人自行申报包括网上申报、上门申报和邮寄申报等方式。纳税人如果选择邮寄申报、网上申报的方式,需要税务机关经过核对信息、确定有效的邮寄地址等工作,考察纳税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后,才能核准使用邮寄、网上申报等方式。
取消对纳税人申报方式的核准,就意味着纳税人可以自主选择申报方式,而不需要再经过税务机关的行政审批核准,对于纳税人信息的可靠性,税务机关需要通过已有数据系统或者其他方式来确定。这样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和麻烦。
刘桓表示,这项政策对北京的影响不大,北京纳税人申报方式已经很成熟,税务机关实际上希望纳税人网上申报,这样可以避免数据丢失和遗漏等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认为网上或者邮寄不可靠,希望纳税人到大厅办理。这项政策出台后,纳税人可以自行选择,消除了行政审批的障碍,方便了纳税人。新京报记者
李蕾
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变更等审批取消
实施部门:文化部
中国演出市场加速接轨国际
有从业者认为,取消或下放这些涉外审查制度,说明政府机构在有意识地简化行政手续,加快审批效率。这样的改革说明中国演出市场的操作手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加速向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步伐。不过娱乐场所走穴之类没有下放,也是为保证艺术品种所必须的。业内认为,审批提速后随即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制定相适应的监管方法。这对主管部门来说也是个严峻的课题。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这些政策尚未具体落实,但表明了政府对中国演出市场的关注和态度,并与时俱进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百花齐放的市场环境下,对演出公司来说无疑是件减负的事情。
新京报记者 天蓝 古珺姝
企业投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项目,审批权下放至省级投资主管部门
实施部门:国家发改委
重点景区投资审批权下放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杨宏浩表示,审批权下放前,所有项目都需要到发改委,渠道比较拥挤。下放到省里,审批单位从一个变成三十多个,渠道宽松一些,速度也相对快一些。
劲旅咨询总经理魏长仁分析称,审批权的下放有利于景区开发。据他透露,目前有许多大型景区正在与基金公司、地产公司合作研究景区整体旅游项目的开发规划,另有部分国内一线风景区也在积极筹备上市。而审批权的下放,会促使投资力度的提升,也就会让景区资产体量得以增加。
魏长仁也表示,需要警惕因审批速度快、项目上马迅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据魏长仁介绍,旅游与化工、工业项目不同,其投资回报速度慢、回收期长,投资方需要注意投资风险。
新京报记者 赵嘉妮
- 对话
对话人物
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放权给市场和社会松绑
新京报:这次取消和下放的117项行政审批项目,有哪些共同点?对国务院机构改革会有哪些推动效果?
迟福林(微博):跟过去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相比,这次最大特点就是放权,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破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转变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政府转型结合经济转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当于突破口,这次调整的117个项目,契合上述改革思路,大量行政审批权分别给到了企业和地方。
目前,我国存在体制机制性腐败,审批权力寻租问题。行政审批权改革的一个效果是源头反腐,比如杜绝“跑部钱进”现象。另外,本届政府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一季度GDP继续呈下降趋势。放开行政审批权,能更多引入民间资本,拉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竹立家(微博):这次调整的117个项目,特点在于两条主线。一条是给市场松绑,例如发改委取消和下放的24个投资审批项目;一条就是给社会松绑,例如这次取消的“全国财政协作研究课题评比”等评比、达标、表彰类项目,主办单位就由原来的行政主管部门,改为行业协会。这两条主线体现的是这届政府的改革思路,通过放权,增强市场、社会自主发展空间,减少政府干预。
完善监督避免明减暗增
新京报:从2001年国务院正式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算,迄今已12年。但个别部门“明放暗不放”,怎样杜绝改革中曾出现的“明减暗增”、“边减边增”等问题?
竹立家:本届政府任期三月来,已连续两次调整行政审批项目,不论规模还是速度,过去十年从来没有。表明改革思路清晰,决心很大,而且找准了政府职能转变这个突破点。从国务院围绕机构改革召开的会议来看,对“明减暗增”、“边减边增”、“欺上瞒下”问题都有预判,李克强多次讲话都提到了“抓落实”。
杜绝过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制度性监督平台,行政审批监督必须跟上,及时发现“该放的不放”,“该减的不减”。制度性监督平台除了政府内部监督,还应发挥第三方监督的作用。今后,人大常委会可以围绕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展开专题询问。
迟福林:从各次国务院会议传递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出来,对于“明减暗增”、“边减边增”等问题,已经有预案,比如强调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今后一般不新设许可;准备出台规范非许可审批项目设定和实施的具体办法,这些措施能有效防止行政审批边减边增,改革效果反弹。
放权考验政府监管能力
新京报:一些权力归属到地方政府后,会不会导致地方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迟福林: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高发期,利益多元化。但不论情况如何特殊,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都是必走的一步。所以行政审批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因为担心“一放就乱”,就站在坎儿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后,短期内可能会有阵痛,市场和社会可能不适应。但应该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力量。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是单一的,跟财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等紧密相连。减少审批权后,政府如何选择新的管理模式,封堵管理空当,加强监管,这对政府而言是新的考验。
竹立家:行政审批权从政府下放到企业、市场和社会,市场和社会的自由度扩大了,但风险也同时加大了。企业、市场和社会如何承接权力?是否具备了自主发展和自我纠正的能力?这是政府放权后面临的问题。放权后,政府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要做的是培育,比如培育行业协会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