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3-05-22
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这份清单因涉及新一届中央政府“放权”改革备受关注。
牵头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此轮“放权”清单形成中,国务院专门成立职能转变评估专家组,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协调小组领导下工作。
专家组由熟悉政府管理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组成。本报记者获悉,这一专家组仍将继续运作。
在此次审批项目调整中,专家组对牵头部门提出的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集中进行讨论,听取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情况说明,重点就取消和下放事项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评估意见。
这些意见交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个牵头部门进一步研究,并交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研究同意后,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最终确定了133项取消和下放事项。
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教授,他是参与此次评估论证会的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分歧不大
《21世纪》:按照本届政府的规划,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还需要再削减近600项。在这一次的论证中,对于目前已公布的117项,专家们的意见如何?有没有分歧出现?
燕继荣:没有,在这些项目里面,我们基本都是有一致的意见,基本都倾向于取消。因为总的原则是能削减就削减。我们之前拿到一份项目的清单,但是上面只是反映哪些是他们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的,哪些是意见尚不一致仍需要讨论的。而这里面,大概只有十五六项是有争议的。
《21世纪》:在此次专家论证中,专家的意见为什么分歧不大?
燕继荣:放权对于各部委来说,其实都等于一次“割肉”行动,在第一批放权行动中,各部委拿出来讨论的审批项目,其实大多数都不是特别重要的,都是边缘化的,因而讨论起来比较容易,大家的意见也会比较一致。稍微重要的、大家有争议的应该都在后面。
《21世纪》:在这次论证中,有没有出现主管部门希望保留,专家组认为应该取消的事项?出现这样的情况又是如何协商的?
燕继荣:争议比较大的就是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发改委的意见就是现在民用机场已经很多了,地级市都在到处建机场,这就会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这是发改委坚持保留的理由。专家组则认为地方会考虑这个问题,不需要采用这样的办法。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要分清。企业投资建设机场,企业投资方会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要是无法赚钱,它也不会去建设。你又何必去审批呢?
《21世纪》:那这样会不会出现后续问题,目前只是取消了企业投资扩建的问题,其实很多机场建设项目都是地方政府投资扩建的。
燕继荣:那这个就不能算了。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不是行政审批的问题,这是政府投资的问题了。我们(这次)讨论的行政审批是政府许可,针对的是民间和企业投资。政府的投资合不合理,这是国家财政出的钱,那属于另外一个系统,不属于行政审批。
《21世纪》:与此相对,有没有出现专家组希望取消而主管部门希望保留,最后专家组暂时接受了主管部门意见的案例呢?
燕继荣: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工商总局希望保留的“驰名商标的注册和认证”这一项,我们讨论半天发现他们是有道理的。外面的人可能认为“驰名商标的注册和认证”是工商总局自己揭牌子,很多企业就拿着工商总局的认证做广告,出事后就比较麻烦。实际上工商总局做的工作不是这样的,这个指的是国际上的驰名商标,它们进入中国后享有的一些特殊的权利的保护,这种事情必须有中国政府确认的过程,必须要有这么一个机构进行认证。驰名商标,在中国的理解是很好的、质量可靠的商品,实际上国际上认证的驰名商标就是知名的、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它在国际上一旦被列入认可之后,它进入中国市场后就不能再进行其他注册了。比如说“可口可乐”这个品牌,进入中国之后,你就不能说在服装等领域注册一个“可口可乐”的服装品牌。就是说一旦被确认为驰名品牌,它在这个国家就享有独特的权利。这个是属于独特的惯例。这一项当时讨论的时候花了很长的时间,暂时保留了下来。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21世纪》:在此次论证会,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这多少还是让人有点感到意外。
燕继荣:关于行政审批的问题,我们有几个基本看法。第一,本来中国行政审批的项目就很多。第二,按照国际惯例,行政审批能省则省。一般的原则都是尽可能减少行政审批。第三,取消了行政审批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不管了。实际上需要的是事中和事后的监管,行政审批一般都被认为是事前的干预,实际上大部分事项是可以做事中和事后的监管的。它只是改变一种方式。我觉得专家们在这些问题上是有基本共识的。
《21世纪》:现在不管是发改委还是各个业务主管部门,在项目管理上更多的是“重审批轻监管”,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燕继荣:后续的政策建议比较少。在我们看来,后续的工作是需要有另外一个专门负责的小组,现在做的主要就是“砍”,砍掉这些东西。至于砍掉后如何建设一个新的机制,这个是需要另外考虑的,需要建立一个配套的机制。你看我们这么多年来,上届政府也在削减行政审批,削减对社会和企业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削减之后,政府如何转变它的管理方式,就是强调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个可能需要一套专门的方案。
《21世纪》: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了,既管不了,也管不好”。而之前每一届政府也都强调过放权,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未看到一个成效,这样的情况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燕继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进行信息的公开。要将这1700多项审批项目明细公布出来,让公众都能够了解并且参与进来。只有这样,事情才能够一步一步见到成效。对国务院来说,削掉了才是一个工作的开始,取消了微观领域的监管,要加强宏观领域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