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滚动要闻

滚动要闻

减负放权:营造公平便利市场环境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日期:2013-07-26




6月单月进出口双降,反映出我国面临的外贸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72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六大措施。

分析人士表示,六大举措释放明确的信号,重在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立足结构调整,促进外贸的长远发展。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微博)告诉记者:“六大举措与小微企业免税等国内政策结合起来,确实能够给外贸企业减轻不少负担,有助于提高其效率。”

就拿“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这一规定来讲,减少了企业交易环节,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环节成本,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实际上,梅新育分析,当初制定这项措施是为了保证出口商品基本质量,以免损害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声誉,打开市场,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已经众所周知,确实无需再实施出口商品检验,这应该是进口国的事情。

减税、减费和放权,透露出管理层意在市场方面下工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鹄飞告诉记者,此次会议目的在于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激发投资活力。诸多举措并非短期救济措施,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挥调结构的作用,促进贸易长远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无论从便利通关改革方案,还是从研究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诸多改革性制度举措,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深远。创造条件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对服务贸易的优惠政策,则充分体现促进我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在强调营造良好出口环境的同时,此次会议还提出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体现了我国外贸增长进出口并重的方向。通过财政手段刺激进口的增长,有利于促进我国贸易平衡,降低近年来外贸顺差带来的压力。

梅新育认为,这些举措也需要与其他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措施结合,才能最大程度放大其积极效果。比如,在贸易融资方面,能否推动信贷的证券化?这样扩大贸易融资不至于让银行在流动性和风险管理方面付出太大代价。

梅新育认为,我们需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不能只想着压力下的被动“保增长”,还要考虑积极主动开拓市场,重组市场秩序,为下一轮复苏奠定更扎实的基础。毕竟,现在各国经济都有压力,横向比较,我们的情况算是好的;利用这一相对优势,我们可以借助进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工具,重组国际市场秩序。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除了面临外需低迷、国内成本上升“两座大山”之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成为影响外贸企业经营状况的一大因素。陈鹄飞表示,短期内人民币较快的单边升值不利于外贸出口企业的盈利,因此要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梅新育认为,某些措施要考虑双向波动的问题,做好双向调控的准备。今年以来总体上是人民币升值,但未来贬值压力风险甚高,因为初级产品行情和主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动即退出量化宽松将成为巴西、南非乃至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发展态势的转折点。近两个月以来,这种风险凸显得更加充分。一旦其他热门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货币下行趋势确立,由于新兴市场已经占到中国出口的接近一半,加之金融市场上的传染效应,中国不仅将面临外贸出口的更大压力,还将面临大规模资本外逃压力,进而压迫人民币汇率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