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滚动要闻

滚动要闻

上海国资流动平台今年推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2014-01-22




国企嫌政府管得太多,民企抱怨被关注太少;国企高喊“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国企”,民企代表却说“民企要发展就要傍国企”;最后排没被点到名的集体企业代表也激动地站起来说:“我们是被长期边缘化和行政化的群体。”

昨日,在上海两会的一场关于国企改革的专题审议会上,来自多种所有制企业的人大代表发言踊跃。在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大家都希望能分到一杯羹。

多位代表建言,上海国企改革应该实现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建立更大胆的选人和激励机制,让经营与监管更加市场化。

重视信息披露

经过三年的酝酿,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今年首次出现在了预算草案中,纳入人大的预决算监督。然而,在不少人大代表眼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资账本记得还不到位,信息披露也不够充分。

在审议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奕明称,从过去的不公开到现在的晒账本,有进步但“公开的内容还是很狭窄”。她表示,今年只有国资收益进入了审议的范围,而国资本身的预算和经营效率等均未披露,应该披露更多。

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薛建明也认为,国资账本应该公开一个合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让大家看到整个资产的分布情况。胡奕明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下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中提出要加大国企证券化的程度、推进企业上市发展,这也需要信息充分披露。

市场化用人

提起国企改革,东方国际集团董事长唐小杰认为,董事会的建立非常重要。“将来董事会应该是过去的组织部和国资委的结合。”

在选人和用人上,胡奕明提出,过去习惯了委派制的国企是否能在新的机制下产生新的架构,并在用人上更大胆,甚至敢用体制外的人,这些都值得期待。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提出,要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比如竞争类企业要加大外部董事的委派力度,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而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则外派财务总监等。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也于日前表示,要完善任职机制,让懂市场、懂经营的人来干企业,让干得好的人以企业为家;要完善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

对此,上海静安地产集团董事长喻亮提议,经营方面就放给企业大胆去干。他提出,国有企业往往谨小慎微,导致发展缓慢,因此一定要大胆尝试,其前提则是要有真正的容错机制,允许非个人原因的失误。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后表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模式可以拓展到全市,其中的股权激励还要加大力度,比如对职务发明都可给予奖励,而原来有30%的封顶规定现在也可放开、取消上线。

国资流动平台

周波在审议会后对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记者表示,今年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一定会推出,具体方案正在加紧制定。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获悉,2014年会有一到两家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进入实质性运转。目前已经确定的一家可能是上海国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国资流动平台将对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等进行统筹管理和市场化运作,但并不参与企业内部管理,也不干预企业生产运营。建立国资流动平台意味着国有股权实际控制的变化,而国资委与企业集团的监管路径不变,对干部、资产和日常事务的管理权限也不变。

在优化国资结构方面,周波表示,国资流入的领域将主要聚焦在民生、公共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比重将持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