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4-04-28
4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今年一季度就业数据。今年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万人,一季度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8%,与去年第四季度的4.05%基本持平。
这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7.4%,是2009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达到6.5%后的最低值。不过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却是这段时间以来的新高。201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为1000万,第一季度已完成全年目标的1/3。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解释说,就业能够保持持续增长,与目前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改善有关。
虽然经济增速在下滑,但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结构的逐步改善,GDP每增长一个点,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
另一方面,简政放权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小微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获得了蓬勃发展,拉动了就业。
此外,政策促就业的效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各地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扎实推进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最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梯次转移,区域就业格局更加均衡,就业结构逐步完善。
从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一产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三产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一产就业比重从2008年开始降到40%以下,二产的就业比重在2012年首次突破了30%,三产的就业比重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一产的就业比重。2012年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是33.6︰30.3︰36.1。
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46.1%,比第二产业高2.2个百分点,这是历史以来第三产业首次成为最大的产业。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此前曾透露,今年3月末31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失业率是5.17%,比上个月还略有下降。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相对而言,调查失业率更能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国家统计局自从2005年就开始探索城镇调查失业率,但尚未实现定期对外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就业形势稳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亦与中国劳动力总量已经连续两年下降有关。多个中央部委在基层调研的结论是,各地企业缺工情况严重。
尽管如此,目前就业的压力仍很大,这主要在于部分就业群体难以找到适应的岗位。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字,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28万人。李忠称,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个人的期望和市场的需求存在差距,就业矛盾也比较突出。
下一步国家将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政府购买面向基层的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职位,尽可能地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同时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并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称,大学生如果拓宽思路,更加愿意面向基层,面向二三线城市,就业压力将会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