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4-07-02
6月29日,上海首份政府“权力清单”出炉,上海市发改委对外晒出41项权力事项,包括2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7项政府定价事项。其允诺让权力接受监督、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此前3月,国务院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提出,逐步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接受社会监督。此后,各地政府陆续公布权力清单。
就在上海发改委公布权力清单第二天,北京市政府也首度公布了110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共涉及15个政府部门的110项审批事项。
不过,京沪并不是最快响应权力清单制度的省级政府。同属长三角的浙江被称为全国首家晒出省级权力清单的省份。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浙江作为改革领先的地区,经济结构上以民营经济为主,浙江更快更全面出台权力清单很大程度是内生需求推动。”
上海首份“权力清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国贤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相对于浙江,上海政府在城市的治理机制上面临的问题不一。“很多权力的下放和清理也要做有效的评估,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不是简单放了之后就能解决问题。”
马国贤透露,目前上海也调动了一些智库机构研究权力清单相关课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在6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上海调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情况。当时,上海相关方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交的汇报材料显示,上海从2000年以来,进行了七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取消和调整了29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现有的权力审批事项,则是通过目录管理、编制业务手册、办事指南等六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对于6月29日上海发改委公布的41项权力事项,据上海市发改委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介绍,已彻底删除了过去政府职权中存在的一些“合理、但没有法律依据”的权力。
而留下来的权力事项,其名称、依据、程序、对象、责任部门,审批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都一目了然。企业走审批流程前,对照政府网站上的公开材料进行准备,完全可以一次办完。
而在事关民生的政府定价环节,上海市发改委公布的权力清单也有严格规范流程。“该委托第三方进行成本调查的、该进行价格听证的,都会严格依照进行,马上7月下旬要进行的居民燃气价格调整,也都是依据清单而行。”上海发改委系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了解,上海市发改委还将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控制新增审批事项,扩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权力清单。
浙江领跑“减权”
在上海之前,浙江在6月24日公布的权力清单,则更为盘大深入。
卓勇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事实上浙江一些市县在前两年就在权力清单上做了很多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省级层面通过总结与梳理,得以推开。
6月24日,浙江省将省级政府可以行使的全部4236项行政权力全部公布。据悉,这这4236项权力,是浙江省政府去年底开始对50多个省级部门的1.23万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梳理,通过清权、减权、制权3个环节,最终保留下来的,整个精简幅度超过六成。
在6月24日浙江省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编委办主任鞠建林表示,浙江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就具体做法来讲,主要有“清权、减权、制权”三个环节。其中“减权”是三个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这次改革的关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目前在市县级层面,也正在抓紧落实相应级别的权力清单,其中杭州版的权力清单正在抓紧制定中,将有望在7月上旬出台。
而经过第一轮申报审核,杭州确定为权力事项的有13342项。根据清理工作的要求和原则,杭州对这些权力事项提出了具体清理意见:建议取消9739项,下放153项,保留2964项,转为其他权力事项93项,提交研究事项39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