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滚动要闻

滚动要闻

经济调整阵痛

来源:财新《新世纪》 发布日期:2014-10-28



三季度经济走势无意外回落,单季GDP同比增速创出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相较经济增速的悲观情绪,官方认为经济结构已出现了以服务业快速发展为代表、积极的趋势性变化。对此,市场人士表示,经济一不好,结构数据就转好,这种“此消彼长”造成的数据变化很难作为经济转型已经成功的依据。

经济增速回落既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在清华大学预计,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可能为7.3%,明年估计在7%以下。因为明年房地产投资继续会下降,而且工业产品库存、房地产库存也在增加。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投资疲软的态势并未改善,发达经济体经济前景暗淡,带动经济短期企稳的外需力量难以持久,因此四季度经济仍面临较大可能的下行风险。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稍显乐观,他认为,短期来看,限贷放松等“稳增长”措施可能会短暂的改变经济下行颓势,四季度经济将较三季度略有改善。

1020日,经济学家厉以宁发表演讲称,应该把硬性的增长指标改成弹性的预测值,过去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形成压力,各地政府为执行任务拼命赶超,结果导致不顾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问题。

经济增速“谜题”

三季度经济动能持续偏弱,在研究机构看来,经济增速下降幅度甚至可能超过官方所公布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较二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称,虽然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二季度的8.9%显著下滑至8%,同时第三产业增速也在放缓,而GDP增速仅温和回落,这种反差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解释。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三季度GDP增速从7.5%下降到7.3%,其中第三产业从8.2%降到7.7%,第二产业增速稳定在7.4%。而在第二产业中占比接近90%的工业增加值,三季度同比增速明显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二者走势出现分化。他测算,如果保守假定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速实际降幅只有工业增速降幅的一半,那么就意味着GDP增速被高估了0.3个百分点左右,三季度真实GDP增速可能在7%左右。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将三季度数据称之为“谜题”。他表示,9月工业增加值大幅反弹至8%,经季调后环比增长也达到1.2%,是自2013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仍在下滑,零售销售额增长略低于8月,仅凭9月的出口增速回升,不大可能充分解释工业生产增长强势反弹的原因。投资增速,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下滑仍是三季度经济持续向下的重要因素,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资增速则保持较疲弱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1-8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创出年内最低。从环比速度看,9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7%,为年内次低。

汪涛表示,房地产活动持续下滑不仅冲击了相关重工业生产,也抑制了制造业投资;与此同时,采矿业投资增速也大幅滑坡,二者均创下十多年来的低点。相比之下,受政策面支撑,基建投资大体保持稳健增长,但目前为止政策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不足以抵消来自房地产的拖累。

9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2.5%,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基建投资方面,第二产业中以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代表的基建投资增长17.5%,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2.2%,增速比1-8月回落1.3个百分点。

管清友认为,房地产销售弱、库存高,融资约束紧,促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不断下行;终端需求不足,过剩产能仍未出清,制造业投资继续疲软;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私营部门信用收缩严重,融资条件偏紧导致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挫。因此,经济企稳只能依赖基建投资托底,但这一托底力度正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