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滚动要闻

滚动要闻

中国消费结构升级 需求加快释放

发布日期:2016-01-04



居民就业和收入平稳、促进消费的政策频出等,将有利于释放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预计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一、当前消费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我国消费市场运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出现错位。同时,社会保障托底力度不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水平与居民需求不匹配以及消费市场问题层出不穷都成为阻碍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问题。

1.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消费市场上的突出矛盾是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出现错位。目前,我国消费市场上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在寻求与之需求相对应的商品时存在困难,甚至于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消费的平衡点,购买力难以彻底释放、完整实现。对于中高收入人群来说,对现有的商品需求已经趋于饱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市场仍未出现。大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处于生命周期衰退期的商品泛滥市场,而市场奇缺的是处于生命周期导入期或成长期的商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供应不足。

2.社会保障托底力度不够

这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基础性社会保障制度。这三大社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未来不确定性乃至预防性储蓄的影响上。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意愿的释放。

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问题在于企业职工缴费很高而养老待遇水平太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木不能养老、养老保险的风险集合职能大大下降等。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在于保障制度范围的狭窄且对于门诊保障以及在疾病用药方面的限制较多、各地医保基金补偿比例不一且差距较大。失业保险制度的问题在于仍有相当部分非公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尚未参保、失业金申领手续一般较为繁琐。

3.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水平与居民需求不匹配

在小康型迈向富裕型消费的过程中,先储蓄后消费的个人积累过程已经无法满足需要,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潜力释放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总体规模偏小,结构也不合理。我国消费信贷总额占当年GDP 的比重太低,其中非住房消费贷款总额占GDP 的比重低于2%。而近5年美国居民每年非住房消费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均超过20%。应该说,消费金融的落后已严重抑制了居民更高级的消费需求,阻碍了消费需求释放。

4.消费市场问题多多

消费市场出现多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包括市场准入、行业规范、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级与标准;执法不严,处罚过轻,

使经营者违法成本过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缺乏足够的力度。随着服务消费的迅速崛起,其暴露的问题不断增加居民消费的观望情绪。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较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新需求;高档服务供给过多,需求不足,中低档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不了广大服务消费需求。同时,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影响了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今年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展望2016年,居民就业和收入情况平稳、“互联网+”深度推进以及促进消费政策频出等因素将进一步有利于消费需求释放,有助于改善消费环境,有益于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具备了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预计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

1.居民就业收入增长稳定,夯实消费基础

尽管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稳增长压力较大,但是预计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将保持平稳增长。就业方面,GDP的就业弹性系数变大保证了GDP增长一个点能带动更多就业;三产比重不断提高有利于发挥三产相对于二产更强的就业拉动能力,这些都将对明年就业形势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就业水平不会出现明显恶化。同时,预计居民收入仍将延续目前较好的增长状况,特别是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将延续较快增长势头。这两方面因素从根本上打下了保证居民消费平稳增长的坚实基础。

2.传统产业变革不断推进,改善消费环境

“互联网+”从产业互联入手,实现了电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变革线下供应链与服务模式,极大提高了消费便利化程度,有利于升级我国消费环境。商品零售的O2O、批发贸易的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场景下的服务消费这三大趋势提高了我国商贸流通效率和居民消费便捷程度,改善了消费环境,激发了之前由于消费环境欠佳而不能释放的消费实力,成为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助推器。

3.促进消费的政策频出,助推消费升级

2015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中就包含了多项促消费政策,内容涵盖之广是近年来较为罕见的。从加强与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到调整消费相关的税收政策,从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到提振住房消费增长,从促进旅游业发展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这些促进消费的政策将逐步发挥效力,真正在未来实现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境外消费需求回流、助推消费结构升级的目标。

三、促进消费的政策取向和应对措施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促进我国消费市场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除发展的桎梏。建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有效供给不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社保托底力度;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软环境监管;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增强居民跨期消费能力。

1.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有效供给不足

从有效供给不足转向供需平衡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调整。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促进我国企业发展,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建立起有效运作的市场机制,在于进一步深化创新能力建设。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应稳定发展第一产业、重点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满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另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既要大力开发高科技含量的“高、精、尖”产品,也不能忽视物美价廉、经济实用产品的生产开发,发展多层次的产品结构,适应我国不同居民消费层次的要求。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社保托底力度

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覆盖范围更广、保障力度更大的目标。一是针对养老保险,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二是针对医疗保险,在参保环节需要重新界定“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定义,采取积极的措施将大部分流动人群纳入到参保范围。三是针对失业保险,切实推进非公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参保范围,提高部分非正规失业和流动人口失业保障水平;简化申领手续,特别是敦促用人单位切实履行相应义务,为领取保险提供方便。

3.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软环境监管

首先,要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包括带有预防性、惩戒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出台),建立信用机制,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优良消费环境的保障。其次,要从建立“重大假冒伪劣事件官员问责制”和“打假治劣区域责任制”入手,建立起包括打假治劣,整顿规范经济秩序在内的科学的干部考核任用体系及利益机制,以解决行业部门垄断、地方保护和权钱交易的“寻租”现象。第三,应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增加居民就业机会,特别是改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居住等各方面条件;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市场的开发程度,方便农民进入市场。

4.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增强居民跨期消费能力

一是构建系统的消费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出台专门针对消费金融的法律,以此为基础形成消费金融法规体系。二是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主体在运营的轻型化、业务场景碎片化和营销管理数据化三方面改善原有业务,提高消费贷款服务效率。同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尤其要鼓励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试点消费信贷证券化,充分利用保险和担保来控制风险。三是政府应从两方面着手防控风险:一方面以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和民营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扩大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信息量;另一方面采取以功能监管的思路,着重围绕消费金融的业务品种进行监管,适应混业时代的创新需求,有助于把握消费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效率平衡。

四、去年消费市场运行特征

2015年,中国经济度过了重重考验,转型调整仍在继续,增长底部仍未探明。相对于其他两大需求来说,虽然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也处于阶段性回落过程中,但是总体上看全年仍然保持了较平稳的发展态势。

2015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7%。其中,农村消费增速亮眼,城乡居民消费增速之差逐步缩小;食品类消费、非食品类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三分天下局面已经形成,保持了一平一稳一快的增长结构;耐用品消费仍未走出低迷状态。

1.农村消费增长较为迅速,城乡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从城乡消费增长看,城乡居民消费增速比2014年均有明显降低,20151-11月城镇消费与农村消费增速分别同比回落1.41.1个百分点。但是,农村消费增速仍然以明显高于城镇的势头发展,城乡消费增速差已经从20141-11月的1.1个百分点扩大到2015年同期的1.4个百分点。

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辅助下,农村消费市场范围不断拓宽,消费环境逐步改善。与城镇居民相比,最近三年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度更大、更明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这表明,农村消费市场结构升级的潜力还有很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还有深挖的意义。

2.传统消费平稳增长,餐饮消费彻底走出寒冬

2015年以来,以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等为代表的传统消费增速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1-11月,粮油食品类消费增长14.8%,饮料类增长15.1%,烟酒类增长12.6%,而上年同期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仅增长10.9%1-11月日用品消费增长11.9%,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传统消费更多地具有生活必需品的性质,只要居民收入增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这部分消费将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餐饮行业转暖向好趋势较为明确,基本上已经走出前两年的发展寒冬。1-11月,餐饮收入增长11.8%,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单月增速呈现出2013年以来最好态势。在大众消费逐渐成为消费主流时,以限额以上餐饮收入为代表的中高端餐饮消费增速也在明显回升,稳中向好势头逐步显现。1-11月,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长7.2%,增速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餐饮行业的转变主要归功于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加快餐饮信息化建设以及“中央厨房”等重大行业转型战略的成功。

3.新兴消费快速发展,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步成型

现代社会更加开放与包容,人们普遍拥有了更大范围的自由与平等,不再像以前一样强调整齐划一与绝对平均。在消费领域,人们希望通过自身消费的个性化来树立其消费领域内的话语权,以此获得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个性、品位、风格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

在这种背景下,以网络购物和信息消费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增长势头十分迅猛,以明显高于传统消费的增长速度继续领跑整体消费市场发展。2015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4526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3.0%,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42.9%2015年以来,通信器材消费大部分时间仍然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1-11月,通信器材消费累计同比增长33%,增速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4.耐用品消费仍未走出寒冬,走势反复趋势未明

汽车消费仍未走出低迷,新能源汽车增长强劲。整体看,汽车消费仍然处于底部调整阶段,接近年底销量回升,略有好转。其中,SUV等运动越野型车增长相对较好,商用车销售依然低迷。20151-11月,汽车销量超过2100万辆,同比增长3.34%。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5.89%。其中,MPV同比增长7.9%SUV同比增长51.1%。而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9.71%,全年几乎没有出现明显同比增长。从目前的汽车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力来看,汽车行业销量增速回落已经成为新常态,微增长时代基本到来。

与传统燃油车消费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销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前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达13.87万辆。5月销量首次破万,7月出现小幅回落,而后8-11月连续4个月表现较大幅度增长。新能源汽车销售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家、地方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政策的支持。

住房消费波动中略有好转,去库存区域分化明显。2015年,房地产市场在波动调整中呈现出向好态势。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7.4%15.6%,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5.6个和23.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长7.9%18%,增幅同比分别提高17.9个和27.7个百分点。但是,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的脆弱性较大,回暖趋势并不十分稳固。

伴随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包括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在内的住房相关消费均有明显好转。20151-11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三类消费分别同比增长11.1%16%18.5%,增速同比分别提高2.4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4.8百分点。

房地产去库存问题区域分化比较明显。比如,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去库存化周期分别为10个月、4个月、7个月以及7个月。而海南、东北、天津、青岛等地去化周期基本超过15个月,形势较为严峻。应该说,随着一系列促进住房消费政策的效应逐步释放,未来房地产市场在震荡调整中向好的趋势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