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德国会展业何以长盛不衰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2-01

                                【来源:经济日报】

 

      像德国制造的产品一样,德国也打造出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国际展会。展会的名牌效应每年吸引的观众有1000多万。名牌展会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群英会。这是德国展会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德国会展业蜚声海内外。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70座城市拥有自己的展馆。室内展出面积有270万平方米,约占世界总展出面积的四分之一。在面积最大的世界5大会展中心中,德国占据了4个。每年举办的国际展销会有150多场,参展商达17万家,观众有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常年在柏林举办的“金熊奖”电影节和慕尼黑啤酒节以及其他较小规模的国内展。

      每年参加国际展会的17万商家中有一半来自国外。约五分之一的观众为外国人。专业博览会的观众人群,国外的比例甚至高达30%。不断提高展会的质量,是德国吸引国外参展商并赢得海外观众青睐的法宝。世界顶级的专业博览会,有三分之二是在德国举办的。

      对于外国展商和远道而来的观众来说,展会期间在德国逗留花费不菲。仅以住宿为例,举办城市宾馆和饭店的价格是平时的4倍至5倍。普通四星级的宾馆每天要价400欧元到500欧元是常有的事。即便这样,仍然一房难求。许多人不得不到四五十公里之外的小城寻求栖身之地。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蜂拥而至。究其缘由,还是展会的魅力所致。

      什么魅力?名牌效应。像德国制造的产品一样,德国也打造出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国际展会,比如,每年3月在汉诺威举办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博览会,每年4月举办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法兰克福车展,每年10月举办的法兰克福书展,柏林每年1月举办的绿色食品周、每年3月举办的国际旅游交易会、每年8月举办的国际无线电和娱乐家电展,科隆每年1月举办的国际家具博览会、10月举办的国际食品展,还有2月举办的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等。这些展会就像巨大的磁场,把世界各国的生产厂家吸引到德国来。

      2010年记者参加了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展会信息量之大、视野之宽、交际之广,绝不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就可以得到的。比如记者在现场就看到了未来的太阳能汽车。虽说太阳能汽车离现实生活还比较遥远,但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有人在研究它,并且设计出初步的式样。谁能否认,在电动汽车之后,太阳能汽车不能开创一个新纪元呢!

      名牌展会是技术创新的群英会。这是德国展会长盛不衰的另一大奥秘。2010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世界各地参展商带来了4000项科技发明和新产品。在全球化时代,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对于这样的展会,对同行们在技术领域的进展和突破都不可能熟视无睹。总之,这样的展会可以让企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世界工业的走向。

      德国会展业公开宣称,他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因而得到中小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中小企业是会展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脊梁”。跨国公司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中小企业不同。他们需要发展,需要让外界了解自己,特别是自己的产品和发明创造,因此就需要与外部世界沟通并建立联系。会展业就是建立这种联系的桥梁和平台。

      据调查,德国常年参展的企业有56000家。他们既是展会的参展商,同时又是商贸洽谈会的主角。从结构上看,这些企业基本上属于中小企业。其中44%的企业雇佣员工在50人以下。另有40%的企业,员工人数在50人至499人之间。他们之所以常年参展并参加经贸洽谈会,是因为他们要运用这种“最重要的营销工具”。这些成长型的企业有技术,有创新产品需要向外界和同行展示,但却缺乏渠道或作广告的资金。即使是作广告,其效果也远不如当面交流。

      德国把展会业搞得有声有色。这当然是以强大的工业和优秀的科技发明为支撑。但它也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运作和运营。没有这样一支队伍,举办大型国际会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以会展为职业的公司来说,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拥有一张全球各大公司的联络图,并对公司的营销和产品有基本的了解。其次本公司的员工必须具备举办国际展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第三是能够为展商和客户提供一流的咨询和服务。

      德国现有展会公司约100家,但有能力举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