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4-22
【来源:国际商报】
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的影响》,2005年,对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包括大洋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创新高,达165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19%。随着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本区域对寻求市场的外国直接投资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另外,它还成为跨国公司在金融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的一个热点。
中国再次成为本区域以及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其流入量增至720亿美元。非金融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达600亿美元,比去年稍有减少,但受对中国各银行的大规模投资所驱动,金融服务业的流入量却猛增至120亿美元。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仍然保持着本区域第二和第三大投资接受者的地位,分别吸引了360亿和2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若干成员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幅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例如,印度尼西亚的流入量猛增177%,达53亿美元。大规模跨国并购,如菲利普-莫里斯对三宝麒烟草公司(Sampoerna)的收购,是猛增的主要原因。
本区域正在越来越多地吸引针对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活动的“高质量”外国直接投资。英特尔正在扩充其设在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组装和测试设施,并计划在越南投资3亿美元以建立该国的第一家半导体厂。
在中国,制造业投资流入量正在转向更先进的技术,如空中客车公司计划在中国建立一条A320总装线。
在2004年的猛增之后,2005年本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减少了11%,但是,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680亿美元)。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该报告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作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的出现),最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跨国公司的崛起主要是受来自发展中亚洲的企业所驱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100强几乎有五分之四都是总部设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公司。
亚洲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即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省,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尽管2005年其流出总量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也促进了该国对外投资的迅速增长,从而推动了亚洲投资流动格局的变化。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外向直接投资仍然集中于服务业,但这一区域外向资金流动中针对制造业和自然资源的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跨界并购方面,制造业和初级部门的合计份额大幅增加,从2004年的29%增加到2005年的54%。亚洲的能源公司,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这类公司,加紧了收购石油资产的努力。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中石油)2005年8月以42亿美元收购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这是迄今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最大一笔交易。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快速经济增长几乎没有放缓的迹象,预计进入和流出本区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来,进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增长势头,该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看好。对东南亚,特别是该地区成本较低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呈上升趋势。新加坡的对外投资很可能回升。由于政府的强力支持和预期的一些大规模并购交易,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继续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