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20
据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报道,在告别“狂热期”之后,全球主要房地产市场普遍开始软着陆。数据显示,2003年和2004年是全球房价攀升高峰期,自2005年开始涨势逐渐放缓。2003年,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房价涨幅高达20%,但2005年之后房价涨幅仅与通胀率持平。2005年,西班牙房价涨幅由2003年的17%降至13%,法国、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国家的房价涨幅由2003年的17%降至13%,法国、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国家的房价或下跌或基本不变。此外,2005年南非房价涨幅尚不及2004年的1/2,加拿大房价涨幅也有所下降。除丹麦、新西兰等少数国家外,全球主要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软着陆。
美国房地产市场也随着全球趋势出现冷却迹象。今年1月美国现房销量连续第5个月下降,为两年来最低水平。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伊安•莫里斯认为,美国一半以上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都有“泡沫”,即使将低利率因素考虑在内,房价也被普遍高估近40%,其中加利福尼亚和华盛顿等地房价虚高近50%。
美联储新任主席伯南克日前指出,系列指数表明房地产市场将会降温,房地产发展减缓可能迫使家庭增加储蓄,人们的消费能力将更多地取决于收入。
际上,由于长期贷款利率持续偏低,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对于作为美国经济中流砥柱的中低阶层消费者来说,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就业与收入。根据美商业周刊统计,2000~2004年,美中低阶层消费者收入平均下降2.4%,达1000美元/年。同时,美民众拥有房地产的人数明显上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05年的69%。2000年房屋30年贷款利率为8%左右,2003~2005年房屋贷款利率大幅下降,甚至跌破5%,所以消费者可以以再融资的方式低息贷款。例如消费者在2000年以8%的利率贷款,2005年以6%再融资贷款,价值15万美元的30年贷款每年可以节省利息支出3000美元。所以即使收入减少,从房地产贷款方面所得到的节省,以及过去5年中房地产超值33%的升幅,反而使消费者更具有消费能力。
房地产市场如果在近期出现急剧减缓,一定会对消费者的支出能力造成很大的负担。这就需要美联储掌握货币政策的走向。
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师表示,房地产市场的信号是复杂的,尽管总体趋势是减缓的,但1月份新屋动工势头非常强劲。冬天人们的购房积极性不高,也没有大量修建房屋,直到春天之前,很难说房地产市场有何变动。以房屋作抵押进行贷款是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常用手段。如果房屋价格停止上涨,人们就会停止消费。
随着利率上升,房价最起码会保持平稳,但是如果房屋价格升幅减缓,而利率已经上涨,不但不会影响消费,美联储也没有必要提升其基准利率。
但提息效果生效是有延迟性的,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使消费者发现房屋价格的改变,同样需要一段时间使消费实际减缓。由于放缓会在6个月之后发生,因此危险的是美联储可能会反应过度,过高地提升利率。美联储应该保持观望,以免6个月以后还要减息。
高盛集团认为,尽管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急剧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2006~2007年出现明显减缓的趋势则是不可避免的。据专家测算:过去5年中,房地产市场增长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增加1个百分点。所以这次房地产市场一旦减缓,可能会造成2006年底、2007年初的GDP减少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