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9-19
【来源:经济日报】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要以系统的观点统筹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就业等各个环节,形成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有效机制。
1.更新教育理念。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参与创新活动,激发创新潜能;鼓励教师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敢于创新、求真务实,树立崇高的师德和思想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积极探索、共谋创新的生动局面。
2.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型人才应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努力把中小学生从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要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高度重视技术科学的发展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的能力。
3.完善教育制度。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出发,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教育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组织模式,努力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科研体制,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向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倾斜;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着力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提高培养创造力的主动意识。
4.加快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要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在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快建立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广大科技人员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进行科技创新的素质和能力。着力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快教育培训社会化进程。积极发展成人教育,鼓励在职学习,鼓励自学成才。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网络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适应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建立对各种非正规、非全日制学习与培训成果的学分认证和学习积累制度。
二、优化创业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才的体制机制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作为基准,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
1.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要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善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坚持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立足国内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坚持自力更生培养人才,同时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加快各层次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实验中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