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20
【来源:国际商报】
制定法规消除混乱
肖正海代表展览会过多过滥。目前各个地方在政府推动下都在建展览馆,而且很多展览也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的,一级一级往下推动,要求企业必须参加,如果企业不去,就会被地方政府说是不配合政府工作。好的展会企业自己自然会积极参加,但很多展览对于企业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也不会产生什么直接或间接的效益,这样企业就成了地方政府展示政绩的牺牲品。
目前多数展览管理混乱,组织者能力不行,参展商的参展经验也不足,参观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使得部分展会形象很差。
什么样的展览可以参加呢?规模大,影响大的展览,这个时候国际上的企业也来了,即使谈不成客户,参展企业也可以能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已企业的形象。其他小的展览就没必要参加了,小的展览会参观者肯定不会多,而且现在每年同类展览这么多,根本也不会有多少业内人士知道。这些小展览也难以吸引到大的购买商。现在展会普遍摊位费太高,简单下来就得两三万元钱,还要装饰、搭建,再加上人员费用、货物运费等就得十来万左右,太多的展览已经让企业感到吃不消。
在“十一”五期间应该怎么办?我认为要搞好规划。还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要办好展览,首先确定管理部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组展,都要由这个部门批准或在这里登记。现在的展览太乱,大家都在搞,让企业无所适从,而且出现纠纷后不知到哪里投诉,找哪个部门协调处理。没有门槛,没有规范是目前展览界最大的问题,要使展览长久持续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制定《展览法》,这样才能治乱。
徐创风委员中国展览业发展起步也不是太长,现在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而且现在各个地方都是在积极搞展览业。因为在我国它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与国外的展览业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国外的规模相当大,而且开办很多年。对于这个行业发展应制定法规,主要是经营上要规范,展览内容应该有一种精神、灵魂,让大家知道你要办这个是贯穿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冯培英委员展览业在大都市应该有所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分支,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们还没形成品牌。我们政府应该多一些政策上的引导和政策倾斜支持。
规范先要有地方的法规,要先开展一段时间,有了经验之后才能立法。政府应该更多地在融资上支持,人才培养方面,展览业也是一门科学的分支,从事这个行业方面需要艺术、文化等多学科综合的系统工程,如果你只是一个单一性人才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方面复合人才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市场的产物由市场引导
边鸣涛委员中国的展览业正在发展之中。我们没有形成品牌,即使有些地方搞了很大的会展场地,但还是有些地方搞的不太好。主要是和我们的产业自身也有关系。如果我们的产业能够做的更强些,能够有更高的声誉,同时我们营销的手段如广告、信息再多些,我相信中国展览业会有一个更大的空间。
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法律能解决的,展览业是一个市场化的东西,市场本身就是鼓励大家进行自由竞争。要更多的去学习国外的经验,当然有一个引导性的政策和法规能够提醒大家,也不要过于的热衷。比如说博览业的投资是要一个过程的,往往投资很大,但投资回收的周期比较长,但不要忽视这个产业将来要有很大的生命力。
何志尧委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都把会展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我们现在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全球一体化的时候,让产品走向世界,要摆脱过去计划经济中生产决定流通的弊端,市场经济应是流通决定生产。产品销出去,被消费者认可,最后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价值。这个意思说,推销产品非常重要。展览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与国际展览业的差距除了在硬件方面以外,在产品的设计、包装等方面也有差距。特别是宣传的效应,推销的方式。要通过很多的中间组织,来帮助企业形象的宣传和包装。把各个企业的宣传整合起来就是展览的形式。那么要有专业的队伍,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组织。通过行业商会来组织的展览对企业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办法。展览业应该和行业商会结合起来。让行业商会成了行业的监管者,指导、设计和协调。防止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避免恶性价格战。
政府应加强监管
王效金代表我们的企业参加展览主要是为了获取行业信息,与同行企业进行交流、交朋友。当然,如果在展览会上能与客户达成协议更好,不过现场签协议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