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会展会议

会展会议

中国会议产业初具雏形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2-20

【来源:国际商报】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会议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尽管我国会议产业在短短20年的成长中变得日益成熟,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相比较来看,无论在整体产业规模上还是在产业链相关企业规范化运作上仍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探求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并能够尽快适应当代竞争环境的会议产业发展新模式,使我国会议产业在良性循环下健康发展。

  会议产业化条件基本成熟

  1.会议产业的形成按照经济学理论的解释,所谓产业,是指生产同一性质产品或提供劳务的经营单位的集合。会议之所以成为产业,是因为其具有经济学中有关产业定义应具备的条件:一,会议行业部门独立化;二,会议相关行业众多且已形成一定规模。比如:旅游业、餐饮业、运输业、媒体业、酒店业等;三,形成独立的劳动力资源,能够生成一种新的职业。例如:我国会议产业历经近20年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一支具有各种不同类型会议产品的策划、营销、服务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会展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也已全面展开并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最后,会议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产出价值。

  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会议市场大融合的有力推动,得益于国际以及国内相关行业、组织、有关区域之间经贸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会议产业正在由过去的以政府组织主导并直接参与的形式,逐步转型为由政府组织促进、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直接参与并运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过度,近年来的市场分析来看会议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强大的市场拉动力,吸纳了诸多会议相关产品及边缘产业的加入,会议产业的雏形基本形成。

  2.国内会议产业与国外的差距在欧美等众多国家,会议产业在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作机制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会议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也很高,主要表现在行业管理的市场化,产业链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非常明确以及配套服务项目丰富、产业链相关服务设施齐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会议产业虽已初步具备成为国民经济一个独立产业部门发展的条件,但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行业准入门坎低等因素造成了我国会议产业领域市场行为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品牌“产品”,还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值低、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为此,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理论上乃至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我国会议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会议产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匮乏是困扰会议产业发展的最大的问题。从我国会议产业近20年发展情况来看,会议行业的实际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于其他相关行业的人才队伍,如服务业中酒店、旅游以及其他产业领域的相关人员,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直至本世纪初才陆陆续续有个别院校开始涉足会展专业,产业队伍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人才的缺乏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会议产业的发展。

  2.缺少国家政策支持众所周知,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的扶植,会议产业急需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行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市场准入条件设定、税收政策出台等。

  3.产业化分工不明确会议作为一种产业,产业化分工不明确。如果把单个会议形象化为一种“产品”的话,会议产业在研发阶段、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各个领域相互交叉、分工不明,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无序,有些“产品”及服务不被社会所认可。

  4.服务企业运作模式不规范、市场竞争无序

  会议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门坷低、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值低、运作行为不规范等现象,造成市场混乱、无序竞争,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拖了产业化发展的后腿。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研究并出台一些鼓励会议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高等教育也在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本科院校中有21所已经设立了会展相关专业,高职院校在不断加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致力于会议产业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在积极推动并研究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