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4-08
【来源:经济日报】
一扇对外开放的靓丽窗口
投洽会,一扇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窗口,一个展示中国市场魅力的窗口。
作为中国惟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主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盛会,作为经过全球展览协会认证的国际投资促进类展览会,10年投洽会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投洽会发端于1987年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地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厦门经济特区。由厦门、泉州、漳州3市和龙岩地区自发组成,主题是“招商引资”。举办这个会距厦门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只有6年,当时的厦门只有184家三资企业,全年引进合同外资1.3亿美元,外资项目只有87个。由于效果不错,第二年全省举办。1991年,福建省邀请了云南、贵州等省共同举办,升格为区域性口岸型洽谈会。在办会的形式上,举办者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一是重新定位,主题突显招商引资;二是形式创新,主持会议由各省轮流坐庄;三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始在这一盛会中进行尝试。厦门在中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中成长为一个重要的平台与品牌。
1997年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为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10年来,各方密切合作,倾尽全力,打造这一有49个成员单位参与、涵盖各省区市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十年磨一剑,投洽会逐渐成长为有世界五大国际投资促进机构共同协办的国际投资促进盛会。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世界重要的投资促进机构,在投洽会这一重要平台上,共商世界投资大计。
据统计,前9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订利用外资合作项目11363个,合同外资金额601亿美元。如果把它放到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背景下去考量,更加彰显出投洽会在推动中国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健康成长,成为介绍各省区市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招商项目、企业产品的集中平台,成为境外投资商全面了解投资政策,获取重点项目建设信息,选择理想的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的透明窗口,也成为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急需人才进入中国的机遇。近5届,每届都吸引了100个左右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客商参会。
一座合作交流的宽广桥梁
一座中国资本进入国外的桥梁,一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梁。
中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第六届投洽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发表演讲指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走出去”战略在投洽会这一中外交流的桥梁上正式宣布。
中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下同)实现跨越式增长,2002年至2005年4年累计投资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截至“十五”期末,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达30000多家,国有大型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
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从投洽会上举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接会上可以看出,对外投资等合作业务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入世5年过渡期即将过去,中国外贸进出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强大的外汇储备不但使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了靠山,而且使海外对中国和平发展坚定了信心。随着中国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潜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最先捕捉到这一信息的是发达国家。第六届投洽会上,英国举办了投洽会上的第一个国家馆日,吸引了中国企业的目光。此后三届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馆日活动。以前在国内招商经常看到的各省区市招商引资“擂台赛”,就这样在投洽会这一国际性双向投资的舞台上上演。
有实力“走出去”投资的中国企业通过投洽会这一权威平台能准确了解各国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信息,大大降低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项目的成本。投洽会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寻求合作伙伴架设了金桥。可以预期的是,投洽会将会受到外国政府和投资促进机构更加热烈地关注和参与。
一个发布资讯的重要讲坛
一个发布全球投资政策的讲坛,一个飘动世界财富流动风向标的讲坛。
被喻为投洽会“灵魂”的“国际投资论坛”,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的研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