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6-07
涉及行业遍布医药业、服装业、食品业和外贸业,现有全资、控股、参股、托管企业60多家,年销售总额达26亿元。这就是上海开开(集团)有限公司,陈惠泉正是这个优秀企业的掌舵者。
上海开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36年的开开百货商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开开(集团)有限公司曾经有过辉煌,创造过“头脑在上海、生产在江浙、销售在全国”的经营模式,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著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扶持的54个大型企业集团之一。然而,“开开”前进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2004年的“张晨事件”使“开开”蒙受了近乎毁灭性的巨大打击。企业总资产、净资产大幅缩水,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经营处在负资产运作和大面积亏损的状态。
正是在这个时期,陈惠泉受命于危难中,肩负中共静安区委、区政府的重托,来到遭受“张晨事件”重创、负债累累的开开集团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陈惠泉上任后,立刻进入角色,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挑起了重振“开开”的重担。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喊出了“振奋精神、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再次创业”口号,大力弘扬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困难的企业精神,充分引导和发挥广大职工和企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加强科学管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陈惠泉到任后,面对的是一个债务纠纷复杂、资金流严重紧缺难以为继的艰难局面,然而,他却始终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振奋的工作精神激励全体员工。他通过工作会议、职代会、党代会、基层调研等各种形式,向干部员工表明自己要与大家同舟共济的坚定决心,并不断鼓励员工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面对巨大的压力,陈惠泉终始以幽默的语言、乐观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怀激励着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他用他的睿智、坦诚和务实赢得了开开员工的信任与尊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在困难时期的工作热情。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使开开集团在较短的时间脱离危险境地,走上二次创业道路,为“开开”再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到2007年年底,开开集团形成医药和服装两大支柱产业和雷允上药业、开开制衣和鸿翔百货三大经营板块的产业架构。两大主营产业的经营业绩开始复苏并显著增长,集团下属60%的企业扭亏为盈;“张晨事件”历史遗留问题、非核心资产处置、大量应收款清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开集团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目标和工作目标,全年实现销售额12.66亿元,上缴税收逾4900万元;开开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开开实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总额2300万元。开开集团获得新生,重新站在了再度创业的起跑线上。
紧接着,在陈惠泉和一班人的辛勤努力下,开开集团迎来了再次发展的春天。2009年年底,中共静安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开开集团实行资产重组,静安粮油、亚细亚食品、申安外贸等一批企业进入开开集团行列。
开开集团重组后,陈惠泉认真贯彻区委领导提出的“理顺、融合、规划、发展”的要求,带领一班人科学管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理顺各种关系。他积极推进各企业加强互相协作,“静安粮油”和“雷允上”、“静安制药”发挥各自优势,首度合作结出硕果;他组织人员制定新开开集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社区商业发展规划,明确药业、食品业、服装业、外贸是集团的主业,发展社区商业是集团的重要任务;他抓住世博机遇,推动“老字号”走上世博大舞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以上的成绩外,陈惠泉最大的成就在于“创新”。他以不断创新的观念来积极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亚细亚”开发出可对蔬菜等食品进行安全追溯的标准化菜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在区内7家标准化菜市场率先使用。并且,他率先提出以“管理百货公司的方式来管理菜市场”,“亚细亚”的菜市场服务被评为“上海名牌”服务。
尽管经历了挫折,但在陈惠泉的辛勤努力下,开开集团没有辜负市、区领导的期望,很快便重新站了起来。2010年,开开集团实现销售额26.5亿元,利润总额6400多万元,上缴税金6300多万元,跨入了“十二五”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