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商会动态

商会动态

姜明:商业地产期待量的平衡和质的提升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03-17

【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购物中心专业委员会】

 访谈背景:

  这一次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欧美经济出现了增长放缓或负增长的情况,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下滑危险。

  零售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先导产业角色,此次寒流中,市场也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百货和超市业态的销售减速增长,奢侈品、家居用品、名烟名酒的销售额下滑较为明显,外资零售巨头和本土品牌的扩张步伐正在放缓。与零售联系甚为紧密的商业地产行业,不可避免受其影响。一如会前诸多业内人士所言,“扩内需、保增长”成为本次两会的热点话题。

  本期商业地产资深访谈,有幸请到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姜明做客新浪乐居,为广大网友解读两会中的商业地产信息,及当前零售业与商业地产的发展现状。

  访谈时间:2009年3月11日

  访谈地点:理想国际大厦20层 新浪嘉宾聊天室

  本期嘉宾: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 姜明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的资深访谈很高兴邀请到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明老师。欢迎姜老师来到新浪乐居。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关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话题被重点关注,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商业地产的暗号。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之前受到零售业萧条影响的商业地产行业,似乎终于要迎来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了,姜老师对此如何认为?

  姜明:对商业的发展肯定是带动商业地产行业的,但是商业地产的发展,我觉得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满足不同的消费。比如说农村商业设施还是缺乏的,现在商务部也出台了相关弥补措施,比方说以城市的百货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的连锁超市经营的模式。第二是城市里面,社区商业的空间很大,社区的居民,他们现在的购物、包括生活服务,包括家里的家电维修都不是很方便,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是社区商业这块的需求;对收入高的群体呢,他们也觉得不方便,他们想买很多的商品,但高端购物场所,商端品牌不丰富,购物的话,要到香港、出国去买。这部分的需求怎么释放出来,我们也在提建议。这是不同针对不同的群体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的。

  主持人:您刚提到的国家大力扶植农村商业,并且出台一系列农村经济的促进政策,那是不是说未来的商业地产发展趋势,也将从大中型城市,转移到三线以下小型城市?

  姜明:这个不一定。现在中国的商业地产从总量上看,我们肯定是发展的,参照物是发达国家。跟发达国家相比,或者就拿香港来比,我们的人均拥有量还是比较低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跟现有的其他的经济一样,结构不合理。北京市总体人均商业面积还达不到香港的水平,但是在某一个区域超过了。那你整个北京市人均拥有量就达不到,低的很多,社区里面他还很方便,很多的社区、购物、生活需求设施还太少。现在讲科学发展观,都要统筹协调。体现的是我们的管理水平,城市规划水平。这个水平不及发达国家,算是商业地产的弊端了。

  二三线城市肯定是需要发展的,基础比较低,现在发展也比较快,人们要求也在改变,肯定是要很多商业设施的。首先要提供一个消费点,一个消费场所,否则怎么谈促进消费?现在说中国居民有20万亿的存款,这20万亿不愿意进入消费领域,一部分原因是对消费没有信心,同时也是有些消费需求,现在满足不了。

  主持人:关于现有的存款释放出来,具体说来现在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刺激?在恢复消费信心方面,各商业业态、各个零售品牌会不会提出一些有效的刺激消费的手段呢?

  姜明:的确,这场金融危机中,最严重的就是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人们手里有钱,但是会存在观望的情绪,不敢花,或者总是觉得现在的商品价值和收入的比例顾虑在矛盾。所以现在扩内需的第一步,就是恢复这个信心。像现在有很多的政策,比如说对于家电品牌,他们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了,但是我们国家采取财政补贴农民,家电下乡,这样他们在农村扩大了销售,就可以弥补出口的损失。

  消费信心是很重要的,因为刚才说了,实际上消费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滞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能集中在一部分地区。像江浙、广东这样产业的结构、出口的部分比较大,占到一半以上,这样对他们这几个省就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其它的地区可能没有直接的影响,现在可能对消费减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