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届海峡两岸服务业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姜明
( 2011年5月26日 台北)
很高兴在第一届海峡两岸服务业论坛上和两岸商贸服务业同行、行业协会商会同仁研讨两岸服务业发展前景,分享发展机遇,探寻合作路径。下面,我就大陆服务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前景、两岸服务业合作等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大陆服务业发展现状良好,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服务业包括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为居民生活服务的生活服务业,统称为第三产业。服务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十年来,大陆经济克服各种困难,包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战胜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实现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GDP平均增长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3%,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7.1万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比2009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2.6%上升0.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大陆GDP增长9.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5%、11.1%和9.1%。今年1-4月份第三产业投资增幅达26.5%,高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25.4%的增幅。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为16.5%,比4月环比增长1.35%。
大陆经济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的同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动力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消费的拉动作用增强。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依赖出口拉动的增长格局有了一定改变。2010年,第三产业投资总额达到13.6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6%,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重要领域,投资幅度都大幅度增长,明显高于平均增幅。
商贸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7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36万亿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实现4万亿元,平均增幅达到18.1%、20.4%和16.9%。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业营业额达到17650亿元,限额(批发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住宿餐饮业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以上连锁企业销售额达到2.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全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5万亿元,其中网络购物总额达到5200亿元,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全年物流总额达到7万亿元以上。今年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71亿元,同比增长1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5.1%。商贸服务业在促进消费、搞活流通、吸纳就业、上缴税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商贸服务业发展成就显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消费者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尤其是服务业增长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代服务业的质量效益和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政府对服务业的扶持政策、配套程度和实施力度不够,服务业尤其是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薄弱。与台湾服务业某些领域的先进水平比较,大陆服务业方面也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借鉴之处。“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平均增幅实现2.5%,没有完成规划3%的要求;服务业就业比重年均增长要求实现4%,实际只完成了3.5%。商贸服务业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我们全社会消费总规模和人均消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大陆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流通企业集团,大型企业年销售额已达1500亿元以上,但是这个规模在国际上只相当于中等企业的水平。这几年“零售百强”销售总额合计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重为11%,而美国“零售”百强占全美商业销售比重达40%,其中沃尔玛一家就占8%。大陆商贸服务业还存在连锁经营比例、统一配送水平、资金流转速度、自主品牌创立、标准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二、未来五至十年大陆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今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颁布,未来五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