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商联会展部 发布日期:2013-03-30
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糖新世纪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和成都市博览局承办的“第8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于2013年3 月2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出席本届糖酒会的领导及嘉宾有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中国商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何济海,原中国质量协会会长陈邦柱,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总经理谷深,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新国,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副市长傅勇林等。
张志刚会长在“2013年中国糖酒食品业年度峰会主题论坛”致词中讲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对
如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个提高,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的要求。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已成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作为服务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我国流通业的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正是通过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效服务体现出来的。检验流通业服务效果的标准,就是看是否促进了生产发展、消费扩大、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显而易见,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流通业要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必须加快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
提高质量和效益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也是流通业发展的立足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进步和跨越式发展。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2012年实现21万亿元,如果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是1978年1558亿元的135倍。但这些进步主要是学习追赶型进步,这些发展基本上是数量扩张型发展,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因此,转变流通发展方式首先必须转变全行业发展的立足点,要转变过分追求销售规模、轻视包括服务在内的商业质量和效益的偏向,使销售额的增长、服务质量的提高、合理的利润率保持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城乡结构协调发展等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我国流通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存在着重商品销售,轻服务供给的现象。近年来国家对发展现代服务业极为重视。现代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流通业结构调整,当然要加快提高现代流通业在整个流通行业中的比重。
“十八大”强调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这是借鉴世界发达经济体成功经验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必须长期坚持。消费与投资都创造着内需。“十二五”末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达到30万亿元左右,市场规模将居于世界前列。目前,有两方面的政策变动因素要引起流通行业的重视。首先,国家已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城镇建设与农民变市民,将引起城镇消费能力的急剧扩大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其次,国家向民生倾斜的各项政策将长期化、制度化,随着政府改善分配结构、加强社会保障的力度逐年加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尼系数逐步改善,未来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将持续增加,消费升级的速度会不断加快。面对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逐步稳定的消费预期、持续增强的消费意愿、不断改善的消费环境,我国流通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不容轻视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未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必须及早分析研判,对商品和服务供给结构及时做出调整,以与时俱进的姿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流通服务能力和实际成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品牌,是镶嵌在“经济皇冠上的宝石”。扩大消费必须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高度重视品牌工作。我国工商企业在培育壮大民族品牌的工作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时期,要把培育和壮大中国民族品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推动,使中国品牌尽快走出“幼稚期”,早日进入与国际品牌平等竞争、比肩前行的行列。品牌,并不是奢侈品独有的“专利”,高、中、低档商品都能成为品牌。即使“油条哥”、“鸡蛋哥”也能形成门庭若市的购物风景线。品牌,也不限于商品,服务产品和企业的字号也能成为品牌。品牌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坚持实践检验的原则。中国品牌建设应该是一项全社会的“幸福工程”,是“写在人们心中的质量和诚信”,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可以大有可为。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体。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就必须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努力实现大企业要强,小企业要活。这个要求不仅是针对生产企业的,也适用于流通企业。切实做到大企业要具有创新驱动的核心竞争力,小企业要形成旺盛的生命力。
全国糖酒会是我国历史最长的现代会展平台之一,它源于计划经济的年代,壮大于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五十多年风雨路,茁壮成长无穷期。成为行业喜爱的交流平台,企业不断前行的“加油站”,酒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和历史见证人。
我国酒业经济要继续健康发展,必须在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把推动我国酒业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酒业企业的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酒业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和国内外市场发展新优势。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我们酒业战线上的工作者深思。
一是必须坚定贯彻“质量第一,安全如天”永远不变的法则和理念。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诚为本,诚以质为根”。这是一个不用展开论述,古今中外、男女老幼不讲自明的道理。要做到这样,必须建立和完善商品与服务的质量标准、行为标准、管理标准、环境与工艺装备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实现从原材料选取、农作物的种植,酒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系统严格的科学管理。
二是中国具有从酿造酒、蒸馏酒、酒精等完整的产品体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文化厚重。但是现代化的科研投入、营销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仍然薄弱,差距不小。酒行业从生产、流通到消费都呼唤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三是要加强我国酒系列产品结构的调整。我国是世界粮食酒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粮食酒与水果酒之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蒸馏酒与酿造酒的比例是否恰当?各个香型之间的消费群体是否在变化?高、中、低档酒与高度、低度酒市场结构是否要调整,等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依归,不断优化结构,实现科学发展。
四是大力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中国蒸馏酒在世界上独具一格,它特有的醇香加酯香是世界其他系列的蒸馏酒,如威士忌、白兰地等畅销蒸馏酒所不具备的。现在已有超过十个以上的香型。在东亚以及全世界华人圈里,会永远思念和向往中国白酒的韵味。“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它乡”。可惜最大的经济效益却被各类“洋酒”斩获。即使像我国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这样不同香型的优秀品牌,在世界酒业市场上还未能担纲、挑起更大的重担,占有更多的份额。中国酒产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五是要对我国酒业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已从改革开放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逐渐转变到7-8%的中高速发展阶段。我国酒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成长中的新困难。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经济和中国经济。去年我国GDP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1万亿,比上年增长14.3%。这些增速仍然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我们放眼全球,不仅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至今仍在艰难调整,艰苦应对。危机带给我们的更多地是机遇。我们要有信心,更有办法。只要我们认真转方式、调结构,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我国酒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科学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本届糖酒会以“展示、交流、合作”为主题,以“继承、发展、创新”为原则。本届糖酒会展览总面积1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三千家,展区按照葡萄酒及国际烈酒、酒类、食品饮料、食品、调味品、食品机械、食品包装七大类产品进行分区,并特设了进口食品、国际食品机械、黄酒和休闲食品四个小型专区。
国际化将是本届糖酒会的最大特色。在本届糖酒会上,除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还有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西班牙、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保加利亚、乌克兰、葡萄牙、比利时、美国、希腊、德国、匈牙利、南非、泰国、新加坡、奥地利、瑞士、加拿大、古巴、英国、捷克等26个国家数以万计的展品参加展示、交易。其中,法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及港台地区都将以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名义组团参展。以海外产品为主体的葡萄酒及国际烈酒展区,展览面积达到27850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参展企业约650家。同时,本届糖酒会还设立了进口食品专区和国际机械展示专区,针对海内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组织配套的现场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贸易配对,以提升海内外客商的参会效果。
本届糖酒会同期还举办了“2013中国酒类及食品行业投融资峰会”、“调味品发展论坛”、“国际机械技术交流会”、“进口食品经销商百货联盟论坛”、“新浪微博营销沙龙”、“中国酒业渠道冠军评选及颁奖活动”、“巅峰国际葡萄酒挑战赛”等活动。邀请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王琦、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等知名学者会同业内专家、企业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中国酒业历史与文化的变迁,解析行业变局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