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03-25
【来源:中国商报】
三大牛奶生产品标准尚在起草过程中,行业内部已是硝烟四起,陷入一片“口水战”中。
为严控乳制品质量,由卫生部牵头,对乳制品的《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俗称三大国标,进行重新制定,其征求意见稿很可能于近期公示。而这三大国标的起草者为国内两大乳制品巨头:蒙牛和伊利。三大标准的起草缘何引发热议?标准又如何保证公平性?处于相对信息弱势的消费者能从奶业的争论中获益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结合中国现行大环境予以解答。
三聚氰胺事件必定使国内乳制品产业经历行业发展阵痛。
近期,国家部委开始着手整治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7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改委联合发文《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开始了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的首次乳制品行业发展规范调整。
此消息发布后,曾一度搅动了乳制品行业舆论氛围。不料,最近又有内部消息传来,整个乳制品行业由此陷入了各执一词的大争论。
争论源头在于:为严控乳制品质量,由卫生部牵头,对乳制品的《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俗称三大国标,进行重新制定,其征求意见稿很可能于近期公示。而这三大国标的起草者为国内两大乳制品巨头:蒙牛和伊利。
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蒙牛、伊利两家的意见代表不了整个国内乳业。”7月21日,在参加完由20多家省市奶协、20家奶企与学院专家组成的奶业发展高峰论坛后,中国奶协原常务理事王丁棉炮轰三大标准仅由两家企业起草。
而王丁棉的议题也正是此次高峰论坛关注的焦点。由此,关于三大标准争议不断,整个乳制品行业被有些人士称为陷入无聊的“口水战”。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卫生部,在三大标准上也有很多难题需要平衡。”一位参与过标准制定讨论的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三大标准能引起这么多争议,根源还在于它触动了多方的利益关系。
争论中,矛盾逐一浮现。三大标准的起草缘何引发热议?标准又如何保证公平性?处于相对信息弱势的消费者能从奶业的争论中获益吗?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结合中国现行大环境予以解答。
矛盾聚焦
标准由企业制定本不该成为论证矛头的指向。
“企业作为生产的第一线,其熟悉生产流程、生产指标。”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著名的奶牛养殖业专家陈渝副教授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由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是国际惯例。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食品安全学院副院长姜微波也表达类似观点,“理论上讲,标准由处于行业第一线的企业、食品安全的直接负责人来参与制定,本身是一件好事。”
从蒙牛、伊利占据国内乳制品市场60%的份额来看,伊利、蒙牛也确实是行业的龙头。既然如此,标准的起草缘何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
7月20日左右,广东省奶协原常务理事王丁棉与20个省市奶协代表、20多家奶企与学院专家齐聚重庆,对三大标准起草提出异议,并迅速形成了10项建议,于近期递交卫生部。
王丁棉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直言三大行业标准仅由蒙牛、伊利两家企业参与起草,不能代表国内全部乳企。其次,对于杀菌乳的定义有可能将复原乳划归灭菌乳、巴氏奶范畴,这样的标准只能是有利于以灭菌乳常温奶为主攻市场的蒙牛、伊利的发展。
常温奶与巴氏奶两大阵营的争斗不必言说。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对于王丁棉等人矛头指向蒙牛、伊利两大企业来制定标准,各专家说法也是各执一词。
按理说,蒙牛、伊利起草三大标准,也仅仅是在起草。起草过后还有政府审查并广泛征求意见,各方为何反应如此激烈?
对此,陈渝认为这种争论局限于部门利益,“矛盾的指向不应该是谁制定,而是等意见稿出来,如果哪一条觉得不对,可以提意见”。但是,目前的争论只是在凭空的猜测上,“于行业发展不利”。争论源于误解。
但是,对此也有不同声音。
“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对各方利益的一种重塑。”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认为,利益关系理不顺是争论的根源。“在某种程度上,谁有起草权利,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姜微波副院长也表达类似观点,为什么大家去争起草权?原因还在于起草权利背后的话语权。
尽管如此,上述专家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起草稿尚未公示,此时争论太早。但是,对于王丁棉等专家的10项意见,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充分考虑,对起草的三大标准进行严格审查。
三大标准仅仅在起草阶段就遭遇众口难调的困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内部人士表示,卫生部如何平衡标准背后的利益纠葛,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烫手问题。“以政府强制性标准打压鲜奶发展,肯定是行不通的。”
“标准由谁起草不是矛盾的焦点,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标准的相对公正性。”姜微波副院长表示,政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