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03-10
【来源:中国商报】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公布的《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无论是从数量规模上,还是从经营效率上,外资大型超市都要明显强于内资。即使在金融危机下,外资大型超市的开店速度并没有减缓,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势更加明显。
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的渗透扩张,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单飞,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不仅总是按着自己既定的战略在深入,而且已经慢慢地实现了从试探性开拓到本土化深耕的华丽转身。如今,它们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由原来单一的大卖场或者百货店向多业态进军了。
宜家在稳固自己家居卖场优势的同时,已经开始在华投资购物中心;TESCO也不满足仅仅对于乐购的并购,并将自身在英国运作成熟的便利店和购物广场业态搬到了中国;家乐福一向以“多条腿”走路自不用言,就算是一直都循规蹈矩、以“大块头”著称的沃尔玛,也于前不久在深圳开出了其在亚洲市场的首家便利店……
而反观本土零售企业,尤其是些全国性龙头企业,不是发展停滞不前,就是在不断收缩战线,有的甚至还在忍受着市场被慢慢蚕食而又无能为力的煎熬,似乎正在偿还着自己之前盲目求大、不顾一切的肆意扩张而欠下的“债”。
外资巨头战略扩张有条不紊
在跑马圈地达到一定规模后,在摸爬滚打完全熟悉市场后,外资商企又开始按章出牌了。
日前,TESCO中国区副总裁庄南滨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关于近期连锁零售业务情况说明会上透露,继去年年底在上海试运行便利店业态后,TESCO今年拟引进其在英国运营相当成熟的购物中心,并于今明两年预计有4家店铺开业。
据了解,作为世界零售排名第三的英国零售巨头TESCO,进入中国市场真可谓是姗姗来迟,直到2004年通过与顶新集团合作才曲线进入。这一时间比沃尔玛、家乐福迟到了8年。但也一直以大卖场单一业态打天下,截至目前,TESCO在华门店65家。
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一直以家居卖场见长的宜家也在中国尝试拓展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宜家在无锡经济开发区以4760万元的价格购入了一块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土地准备自建购物中心。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宜家目前还与武汉市达成明确投资意向,投资3亿美元,建设占地500亩的宜家购物中心。“它包括一个宜家家居商场和一个购物中心,规模是整个武广商业群的2~3倍。”项目预计下半年动工,2010年开业。
另外,向来都以“大块头”著称的沃尔玛也在今年4月份,在深圳正式开启了一种新业态──惠选便利店或称惠选折扣店。据称这种业态是沃尔玛在亚洲范围内首次引进,其特点在于面积小、选址灵活。
沃尔玛中国区公关经理陈璐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沃尔玛在中国包括社区店、山姆会员店以及购物广场三种业态,而这三种业态均已运行数年,相对成熟。“惠选便利店是沃尔玛的一个新的尝试,如果市场有需求将会逐步推广下去。”
在3月举行的沃尔玛新年准备会议上,沃尔玛就提出了未来惠选店的发展计划。据一位沃尔玛内部人士透露,沃尔玛中国区除重点抓好购物广场之外,一个新的重点便是惠选便利店,这是在未来占领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招。“计划在5年内要开1000家店,2009年准备开100家店。”
种种迹象都表明,大卖场或者百货店已不再是外资零售企业在华进攻的惟一武器了,而其在中国的优势可能也不再仅仅停留在某一业态上。通过引进便利店、生鲜超市以及购物广场等新的业态形成“组合拳”,其威力如何,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伴随着新业态的引入,以TESCO、宜家为代表的跨国零售巨头正在悄悄转变在华投资策略。在习惯了以大卖场分享中国快速庞大的消费市场、以采购赚取全球最廉价的制造业成本差价之后,它们开始瞄上了中国商业地产的直接收益。
本土龙头盲目求大有苦难言
当然,外资零售企业之所以能够按照既定战略有条不紊地扩张,是有其深厚基础的。
资料显示,自1996年尤其2004年以来,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的扩张速度,无论是销售额增长还是门店总数的增加都是非常迅速的。即便是在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连锁百强企业中的19家海外品牌企业店铺数量和销售总额依然分别保持了13.1%和17.6%的增幅。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13家以大型超市为主的外资企业共经营大型超市755家,2008年新开门店91家,店铺平均年销售额为2.3亿元,以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食品零售市场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零售大佬们的不尽如人意。国美电器风雨飘摇、上海百联退守一隅自不用言,就连前两年还在华北高调扩张的大连大商,最近也不得不收紧步伐了。即便是惟一还在全国扩张的华润超市,日前也宣布放缓扩张了。
5月29日,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陈朗对外宣布,由于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