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外资乳业乘机大举渗透中国市场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10-13

【来源:中国商报】

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由奶粉扩散到了液态奶,而事件本身也从三鹿集团扩散到了整个中国乳业,已经转化成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一场危机。

  业内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使原本竞争激烈、利润低下的中国乳制品行业“雪上加霜”,元气恢复需要一段时日;与此同时,外资品牌则将借此机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一些较佳的乳制品企业将面临被外资品牌收购吞并的命运。

  从20世纪90年代起,十多家外资品牌先后登陆中国。然而,由于水土不服,这些外资品牌纷纷撤离中国。而三聚氰胺事件将是外资品牌战略性撤退后开始返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标志着外资品牌在沉寂数年后又掀起了新一轮大举进入中国的热潮。

  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是否将为外资品牌进入腾出市场空间?从目前情况来看,外资品牌观望气氛浓烈,已入股乳业的外资品牌不少冻结了项目,而一些新进入或曾经推出的外资品牌则酝酿着新一轮的“反扑”。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国内乳业市场正站在历史性的整合路口。中国乳业的最后格局还没有敲定,中外企业都是有机会的,也许博弈刚刚开始,也许外资品牌杀“回马枪”之时,就是国内乳业市场成熟之日。

恐慌情结仍然存在

  首都经贸大学数字调查中心针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快速调查显示,78.2%的受访者认为该事件对消费者的打击很大和非常大,仅有4.6%的受访者认为不大。

  为了挽回公信力,中国已宣布撤销相关企业的名牌产品称号和撤销免检制度,给中国乳业带来很大的冲击。

  9月22日,蒙牛乳业再次对毒奶事件向公众致歉,并称将通过加强内部检测及检讨收购原奶等程序以避免发生同类事件。不过,毒奶事件发生后,多间券商纷纷将蒙牛评级及目标价大幅调低,认为事件已摧毁其品牌及公众信心,复牌后遭大户洗仓。

  业内人士指出,整个乳制品行业都在面临着一场危机,尽管并不是所有企业的所有批次都有问题,但消费者的恐慌情绪短时间内仍然存在,必然会影响到乳制品的消费。

  在超市中,往日品种齐全的牛奶柜台因为不少产品的下架而有些空荡,柜台前也因为几乎没有顾客而显得冷冷清清,不少酸奶、纯奶在大幅降价促销。据称,尽管一些没有问题的品牌购买的顾客较多,但总的牛奶销售量要比原来减少很多。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连芳表示,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乳品企业的诚信遭到广泛质疑,信誉受损,企业及其产品遭到消费者唾弃,该事件无疑会使一段时期的乳品消费变得疲软,国内乳品企业经营将变得更加雪上加霜。至少到年底之前,国内乳品的消费市场都会很清淡。

  此前,前世界乳业巨头之一的日本雪印,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几乎濒临破产,还有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光明回奶事件,也使雀巢和光明的经营陷于困境,几年停滞不前。

  而三聚氰胺事件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雀巢和光明事件,三鹿元气的恢复将如同雪印一样变得遥遥无期,陈连芳认为,这些企业至少在2~3年内,经营都不会很景气。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此次奶粉事件对中国乳业打击极大,需两三年才能恢复。对于蒙牛和伊利这样的企业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重塑消费者信心,恢复产量等尚在其次。

  事实上,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时间并不太长,不过却非常迅速,无论是乳制品企业的数量,还是居民乳品消费量都在迅速扩张。然而,这种发展只是盲目的数量扩张,所带来的是竞争更趋激烈、行业利润率低下和行业增速的放缓。

  近两年,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以及产品趋同严重导致提价困难,终端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空间持续收紧。据了解,乳制品行业的税前利润率仅为5%左右。

  分析人士表示,三聚氰胺事件涉及到国内多数知名企业,对于处于成本上涨、价格大幅波动、产业链关系长期未能理顺的中国乳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将使中国乳品由“大”向“强”过渡的进程延长。

  值得一提的是,三聚氰胺事件会影响中国乳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使中国乳制品出口受阻。中非国家加蓬、布隆迪已宣布禁止出售中国乳制品,而亚洲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已对中国乳制品下达了进口禁令。

洋品牌扩张恰逢其时

  事实上,行业诚信的缺失将使国内乳品企业的经营变得“雪上加霜”,这有望助力外资乳品在今后一两年内仍将在中高端乳品市场巩固垄断地位。在现在的背景下,外资乳品企业在中国简直是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

  毫无疑问,外资品牌将通过三聚氰胺事件获益,部分对国产品牌产生信任危机的消费者将转而消费外资品牌乳品,令外资在中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据预测,2007年的整个配方奶粉市场容量约为150亿元人民币左右。自2008年起,中国将迎来新一波的婴儿潮,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依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整个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