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7-31
【来源:经济日报】
从近日召开的中国肉类博览会获悉:我国肉类产业集中度近年来明显提升。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3年增长了42%。规模以上企业所占的比重比2003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2007年规模以上的企业2847家,资产总计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销售收入34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实现利润达到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按照国家《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将超过8400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60%、20%和20%左右;肉类制品产量超过11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3.1%。业内有关人士认为,肉类工业当前必须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调整企业结构的同时,要加快区域结构调整,建设优势产业基地。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是肉类生产增长的主要地区,要在全国范围形成区域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带和企业集群。与此相配套,要加快建立农牧业生产与肉类加工互为促进的衔接机制,特别要大力促进中西部丰富的肉类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有市场,产品才有销路。因此也要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肉类产业要促进品种的多样化和均衡化;高度重视产品更新和品牌建设对肉类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积极推进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步伐;广泛开展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生产各种生物制品。
完善的食品标准是产出优良肉产品的前提保证。因此,我国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肉类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肉类企业要借鉴国际食品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尽快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技术和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坚持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此外,肉类企业在调整自身结构的同时还需要发展、改善和提升肉类行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