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7-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协会秘书长孙凤民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珠宝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10年我国珠宝行业将有60-70家珠宝企业成为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珠宝年销售额将超过2000亿元。不过,与国外知名珠宝品牌相比,国内企业在品质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场潜力巨大
孙凤民指出,近年来,我国珠宝产业销售总额以年增长率高于15%的速度发展,出口年增长率超过20%。根据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珠宝玉石首饰销售总额已突破1700亿元,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珠宝市场;未来几年,我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将继续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
截至2007年底,全国工商注册的各类珠宝企业5万多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其中,珠宝零售企业大约4万家,从业人员150多万人。“总体来看,我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的市场潜力大、发展环境好、增长速度快,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孙凤民介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珠宝首饰年消费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之一,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珠宝消费市场,一些重要珠宝产品的消费均居世界前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加工及消费国,年消费量超过200亿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生产国,珍珠年产量约1600吨,占世界珍珠年总产量的95%以上;我国铂金消费居世界第一,2007年首饰用铂金约78万盎司;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消费国之一,年消费钻石首饰总额250多亿元。此外,白银首饰的年消费量在600吨左右,红蓝宝石、水晶、仿真首饰等产品在中国市场也大受欢迎。据商务部监测,2007年,我国金银珠宝的消费占28大类的比重由2006年的4.54%提高到了5.24%,比重增长了0.7个百分点,是增长最快的商品类。
今年1-4月,国内金银珠宝的消费同比增长41%,成为商务部门28大类监测商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2007年,我国黄金消费363吨,位居印度之后列世界第二位,虽然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有所波动,但对黄金首饰的消费总体影响不大。上海证券研究员齐敏华认为,目前我国人均黄金消费仅为0.15克,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孙凤民指出,活跃的消费市场,不仅体现在消费总量上比较大,还体现在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都促进了珠宝首饰在中国市场的火爆”。
以铂金首饰为例,铂金首饰从1994年开始亮相我国市场,当时我国的铂金消费量仅占世界的1%。但随着铂金饰品的推广,到1998年,我国铂金首饰销售量为62万盎司,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占世界铂金首饰市场的23%。2001年,我国铂金首饰销售量达到了130万盎司,占世界铂金首饰市场需求总量的52.8%,居世界第一。
品牌竞争升级
随着行业竞争的升级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注重,品牌的塑造,已经成为今天珠宝行业间竞争的利器,愈来愈受到业内的重视。
“在80年代行业发展迅猛的时候,几乎是只要开个珠宝店就能赚钱,这个时候不管是厂家还是销售环节,都不太重视品牌。大家的想法是,现在既然活得很好,做品牌似乎没有多大必要。”一位业内人士回忆,当时一家年销售额几千万元的珠宝厂商,在选择拍摄宣传照片的模特时,甚至只愿意付出500元,“我极力向那位老板推荐更好的模特,但他却说,反正每天都有生意找上门,花那么多钱在宣传品牌上面没意义。”当时,深圳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珠宝加工厂数量众多,主要以代工为主,但也能保持20%-30%的毛利率。
时过境迁,今日单纯以代工为主已经很难立足。一家加工厂的老总感慨道:“那时的好日子已经不可能再有了,现在代工的毛利率已经薄如刀片,出路要么是靠规模化降低成本,要么往下游做品牌。”
今年宏观经济前景的不明朗,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珠宝行业需求有负面影响,从而令行业竞争更趋白热化。民族证券研究员蒋海认为,拥有品牌和渠道优势的企业仍然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而当前国内企业也正在品牌和渠道方面下工夫。
国内品牌崛起
孙凤民指出,事实上,我国一些珠宝企业早已不再满足于长期为国外品牌做贴牌产品,凭借精湛的工艺、中国元素的设计,已经进入到终端市场的开拓中。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少数国外奢侈品牌开始进入中国,而珠宝消费真正走入百姓家庭,则是香港四大珠宝品牌(六福、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及老凤祥、潮宏基等少数国内珠宝品牌在国内市场大发展的时期。
依靠设计领先及产业链优势,潮宏基在过去十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两位数。潮宏基副总裁蔡中华对记者表示,发展至今,珠宝行业逐步规范,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也逐渐上升,努力打造品牌才能在今后的市场中有更大的发展。
目前,潮宏基在全国26个省市的80多个城市建有品牌店,通过SAP-ERP管理系统,公司总部的设计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市场的销售情况和需求偏好。业内人士认为,潮宏基最